孙锡良:谁治得了形式主义?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说是某地方用餐,建议只能点N-1个菜,为了节约。
今天,又看到另一地方新闻,倡议餐馆用餐只能点N-2个菜。
接下来,怎么弄?还要减一到两个菜吗?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否?十多年前,中国也流行过“光盘行动”,口号和设想与今天完全一样,都是为了节约。
结果呢?一阵风而已。
为什么会这样?文化使然。
面子文化,既是中国第一官场文化,也是中国第一民间文化,它不但没有消亡的风险,而且还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演化。不灭面子文化,便不会有节约文化。
本文不想展开文化上的讨论,只想高喊一声:别形式主义了,就别勉强了。
浪费,节约,以点菜数量为标准,降低了人的智商水平,凭空增加了一个中国笑话。东北一锅乱炖抵得上广东四五个炒菜,河南的一盘青豆角抵得上长沙三盘,这能看个数吗?
哪条法律规定限制点菜了?
若想打击浪费,先立个管理法,谁浪费,谁赔偿?人家不浪费,你就没有任何权利限制消费。吃不完,如果消费者愿意打包带回去,也不算浪费,为什么就不允许呢?
反对浪费是对的,但反对消费是错的。
近些年,有一个更大的事,恐怕也已经演变成形式主义,涉及人数非常多,时间久了,已经让人麻木,谁都不公开讲真话,怕被别人说成是负能量。
是什么事?普法考试。
过去,是在纸卷上作答,大家都是照着答案写答案,写完就不管。个别人喜欢反骨,答卷上不写答案,直接把题目写一遍,然后,自己给自己打个分,考试便算过了。
后来,科技发达了,考人的方法也进步了,改成网学网考。
总结一下,这场影响全国的考试,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
1,从考试严肃性上看,已经对不起“考试”两个字。
无论学还是考,都是形式,可以自己干,也可以请别人干,现在,又发展到可以花30元在网上请人完成,这类代考已经可以作为商品在平台上叫卖。这样的考试还有什么严肃性可言?
有人说,那搞严点不就解决问题了。
我问你:怎么个严法?集中考试?集中监考?谁来监考?花这么大成本,值得吗?关键问题是你能做到吗?
2,从考试内容看,恐怕也要反思了。
每年考的法不一样,内容也较多,作为非法律人士,你不可能记得住这些东西。给大家举些例子,比如说,某某法是哪一年通过的?犯罪分子干了某事,该判几年?开某种大会,投票代表达几分之几视为有效?某某规定,是哪年哪地最先试点?下面哪些情况视为情节轻微或情节严重?等等。
这是一般公民必记的东西吗?专业人士,不到用时,恐怕都不记得。
3,从考试作用看,真不如看一次视频公审。
起初,还认为多少有点效果,但时间久了,大家才发现,真的一丁点作用都没有,能把所学内容记住一周时间的人是真学了,绝大多数人连一小时都记不住,说是考试,其实是疯狂找答案,谁搜索的能力强,谁的分数就高。
4,从考试造成的影响看,是该放弃的时候了。
就我了解的情况看,面对这个考试,人人都烦,人人都沉默。
忍了,不代表副作用不存在,不代表群众的心里没有埋怨,不代表不影响形象。
这种事,最大的害处是什么?是让无数干实事的人把自己逼成形式主义者。
5,从考试的效益看,组织者成为唯一收益方。
参与者的收益接近于零,各层级组织者可以据此写很多总结报告,甚至可以申报很多成果。但是,它的内涵是众所周知的,心照不宣吧!
6,从人民群众的需求看,改革必须立刻开始。
普法,学法,本身是件好事。但是,要把好事做实,真得下点功夫,真的不能搞形式主义。守法,是全民之事,不只是体制内的事。学法,也应该是全民之事,人人必须学。
怎么学?必须喜闻乐见。
如何实施?网络化,动漫化,案例化。
学法的网络链接应该出现在每一个主流网站的标题栏,要成为网站的公益栏,在任何网站都可以随时看、随时学。
供民间学习的法律不能做得象专业网站,不要有枯燥无味的感觉,知识点要简单,对应关系要能动漫化描述,既生动易懂,又便于记忆。
普通群众不是法官,也不是律师,没有专业基础,要出效果,必须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做引导,让人有体验感和实用感。
如果实在做不到这么细致,我倒是有个替换的主意,不妨每年拍一部普法电影,然后发给各个单位电子版,组织大家一起集中观看,效果会好很多。
只有上述两种形式主义吗?远远不止,各个领域都大量存在,比如到某网站刷分的问题,比如素质教育改革的问题,比如写总结材料的问题,等等。
官僚主义是形式主义的母亲,治不了官僚主义,很难治形式主义。
附言:
1,据环球网转载文章,美机伪装成客机,到达广州后才被确认。评:技术方面的事,只能由技术型专家去补缺。有一些常识性问题是值得思考的。既然已经确认,为何不阻截?为何还让它自由返航?若能阻截下来,那是一张多么好的牌啊!至少可以打半年以上。另外,兵不厌诈,自古就有,人家一诈就成功,安全咋办?如果在战时,它挂弹了咋办?美国玩笑开得有点大啊!
2,有网评人说美国航母从东海偷偷溜走了,害怕了。评:都飞进卧室了,你还在阿Q。
3,有人问,最近粮食安全问题提得很高,是真的有危机吗?答:先把所有粮库查个底朝天,然后才有客观结论,民间不必瞎猜。中国的粮食安全,最大问题不全在量,更在质,在种子的非自然性,在种子的不可控性。量少点,可想办法解决。种子权不在手,那才是真危险。大家注意!我讲的种子,不只是主粮,是所有农产品的种子。
写于2020年8月15日星期六 原载:孙锡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