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辉:宏观经济管理到底应当怎样搞?

2021-06-22 1303 0
作者: 余云辉 来源: 红色文化网

  编者按:此文完成于2008年6月,现首次公开发表。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六大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体系的各项政策建议。这些前瞻性的分析、判断与建议,对当下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作者认为,中国的政治稳定与社会安定有赖于国家经济与金融的安全,而国家经济与金融的安全取决于经济与金融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以国际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应该尽快扭转以外需、外购、外资来支撑国内经济增长的局面。中国应该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把“外需推动型经济”转变为“内需推动型经济”。只有建立了“内需推动型经济”。只有这样,中国才有真正的经济安全与金融安全,从而才有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作者还提出,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资本市场政策、产业政策、物价政策、财政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并构成一个八维的政策平衡体系。任何一项政策建议的提出和实施都必须在这个八维的坐标系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所谓“合适的位置”,是指该政策的实施必须有利于社会经济系统的稳定和优化,而不是顾此失彼或付出巨大代价。这对目前个别学者提出的激进的人民币升值建议具有警示和纠错作用。

  前言

  宏观经济管理需要达到多重目标。设定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不仅需要明确,更需要正确。

  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政府经济管理手段和宏观调控政策不能成为海外经济与政治势力牟利的工具、不能成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扩权的工具、不能伤害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目前,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必须突破那种追求GDP达标和CPI达标的狭隘性,不能作茧自缚。为了改变宏观调控的被动局面,改变调控越多、问题越多的状况,必须确定新的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体系。新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体系必须体现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并以正确且明确的新的宏观经济目标体系来衡量现行经济政策的对错与效能,来纠正经济政策的失误,形成政策之间的配套与协调。

  根据国际和国内复杂的经济状况,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围绕着新的目标体系展开,并为实现这些经济目标进行政策设计与配套、决定现行经济政策的取舍。

  新的宏观经济目标体系应该包涵六个方面的内容:1、巩固经济运行的物质基础;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3、保卫经济版图;4、保护经济发展的成果;5、防范经济与金融方面的系统性风险;6维护社会稳定。相对而言,GDP和CPI等统计指标作为现行的宏观调控主要目标内容显得十分单薄和片面。

查看余下9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