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平邦:《纽约时报》为什么如此害怕赵立坚?
【司马平邦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最近正成为西方媒体集中攻击的对像,其实他只不过是一位发言人,只不过是中国外交叙事的一个忠实发声者,周恩来总理早就说过,外交无小事,尤其是在中国这种极为严密、严格的外交体制下,并没有多少所谓个性空间可以腾挪;但最近《纽约时报》却不惜以连续3篇的大版面,讨论起这位年轻的外交部发言人带来的中国新外交形象:“战狼”!
但是,在另一面,正如我在之前的数篇自媒体发言中说的,其实,现在,在那些境外的社交媒体平台上,所谓的中国第一偶像人物,已经并不是哪个娱乐明星,也不是哪个互联网创业企业家,甚至也不是某位中国的政治家,而是这位外型清秀、表情平和而个性鲜明的外交部发言人。
在这差不多1年半的疫情时代里,赵立坚从藉藉无名到全球皆知,他已经深深吸引了全世界那些对“中国”两个字心生好感的各国年轻人,我觉得这才是最最令西方政客和西方媒体不安的,一位中国年轻外交官,正在用他锋利的反西方语言,和强大的反西方逻辑,一句一句一天一天一步一步攫取着全中国年轻人的心;因此,本期特别选择《纽约时报》及其他媒体所表述的关于赵立坚的信息,集成一篇,分享给大家。
《纽约时报》仍然固执地认为,只要给中国外交官套上一个“战狼”的大帽子,他们就会在中国年轻人心目中被丑化抹黑掉,但他们不知道实际情况可能正相反
A
最近两年,中国的外交政策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从温和的外交政策向更具攻击性的“战狼”式外交转变,而在其中,中国外交部的几位部长,以及外交部的几位发言人无疑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情况发生在11 年前的2010年,当时,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那时他还是外交部部长。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上,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支持了东盟对南海航行自由的担忧、宣称该问题事关美国“国家利益”。杨洁篪突然退出了会议,1小时后,当他再次现身后,发表了一大段的演讲,不仅嘲讽了越南东道主,并直视新加坡外长说,“中国是大国,其他国家是小国,这只是一个事实。”
而11年后的2021年春天,杨洁篪(与王毅)在疫情之下飞往美国,以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身份会见了美国的另一个国务卿布林肯,面对美方咄咄逼人的态度,以及对方无视外交礼节的驱赶记者的行为,他再次“发飙”,说出了“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的令整个西方听来如此强烈而严厉声音。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