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满:杨洁篪与沙利文谈得怎么样?
10月6日,备受全球媒体关注的杨洁篪与沙利文会晤在瑞士苏黎世举行。这次会晤双方谈得怎么样?有什么重要共识没有?
从双方发布的新闻稿来看,这次会晤并没有取得什么重要成果,也没有在任何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
第一,在两国关系定性问题上,中美两国存在明显分歧,美方认为,“确保两国间的竞争是负责任的”,而中国明确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
第二,双方取得的唯一共识是“同意就重要问题保持经常性对话和沟通。”也就是说这次会晤是保持经常性对话和沟通的一次例行性程序。
第三,美方依然提出对中国人权、新疆、香港、南中国海以及台湾表示关切,中方则阐述了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涉海、人权等问题上的严正立场,要求美方切实尊重中方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停止利用上述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第四,美方强调,“继续增强国力并与盟友保持密切合作”,显示美方将继续奉行以拉帮结派、拉拢盟友的方式反华,这一点已经成为不再是阴谋而是阳谋。
第五,在中方发布的新闻稿中提到,“美方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这应该是中美高层能够举行会晤的一个基本前提,但美方提出了对涉台湾问题的关切,显然美方对台湾的未来有自己的理解。
第六,双方都认为这次会晤是9月10日双方领导人通话的一个继续,中方认为,“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事关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攸关世界前途命运。中美合作,两国和世界都会受益。中美对抗,两国和世界都会遭受严重损害。”“中方重视拜登总统近期关于中美关系的积极表态,注意到美方表示无意遏制中国发展,不搞’新冷战’,希望美方采取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走中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之路。”美方认为,“这次会晤是两国领导人9月9日通话的后续跟进。在那次通话中,两位元首讨论了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以负责任地管控两国间竞争的重要性。”“沙利文提出了美中有共同兴趣合作应对重大跨国挑战的领域,以及如何管控两国关系中的风险。”
我的几点看法:
第一,这次会晤地点选在第三国的瑞士苏黎士,而不是在中美两国举行,说明中美双方的关系并没有恢复正常,双方仍处在博弈、较劲、试探的过程中,这种关系还会持续多长时间,仍需要观察,主要看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对抗程度。
第二,美国对中国仍然采取的是需要合作时就合作、需要竞争时就竞争、需要冲突时就冲突的方针,其定义合作、竞争、冲突的标准是美国利益,而不是双方利益,因此美国对中国仍然充满强烈的敌对思想,仍把中国当作美国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这一点没有任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