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爱劳动”的劳动者老了——谈谈一个社会问题
一个熟人,给我讲述了一个他下基层的发现,他说:在东南沿海转一转,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说很多工厂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工人已经年纪大了,干不了多少活了。比如搬运,爬脚手架这样的危险活和重活,六十岁左右就干不了。我心里纳闷,中国怎么说还是14亿人口的大国,当今这些年轻人都去哪了?
年轻人去哪了?这的确是个问题。答案非常简单,本该干体力活的劳动力,大部分现在已经不愿选择体力劳动了。大批的强壮劳动力,都愿意去当保安、当辅警、跑外卖,送快递、当课外辅导老师、拉保险、卖股票了,本来嘛,这样的工作也是工作,也需要人来干。但是当多数人都愿意做这样的选择时,都不愿做体力劳动的时候,问题便就来了。
其实这样的问题,已经在社会上议论很久。就在我们生活的北京,随便哪一个酒店,一拉出来就是半个步兵连的保安。仔细看去,这些都是膀大腰圆的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平时也就是在酒店往哪一站,或者有事没事地晃悠晃悠。至于北京街头那些辅警、协警等等叫不出名字的穿着制服的年轻人,简直就是一支不可小看的庞大力量。
连我们一些军营大院,本来几个军人哨兵时不时巡逻一下挺好,现在也换成一群群的保安,骑着警灯闪闪的摩托,在院里偶尔转一圈,平时也没有啥事。这样挣钱自然比那些体力活轻省得多了。至于那些腰里别根警棍,在每一辆公交车上晃悠的“跟车保安”,已经成为北京街头公交的又一“风景”。地铁上、公交上都是这样的从农村生产队刚刚招来的协警、乘警。这样的人数之多,简直超越你的想象。比如一个地方搞拆迁,如果遇到阻力,一招呼就是相当一个营那么黑压压一片,当然这些非北京人的保安,行动起来下得了手,敢于来真的。又都是外地民工,给了钱什么都愿意干。如此,也便常常会激化矛盾。
我经常这样想,这些本来都是精壮劳力的劳动者,如今都一窝蜂一样跑到城里,专门干些这样啥技术含量也没有的活儿,这到底是一种安置措施呢?还是因为城里人太懒了呢?过去几十年前,没有保安这种职业的时候,这个社会秩序到底是怎么维持的呢?往更远处不说,就说前几天,北京下了一场罕见的头场大雪。如果放在在六七十年代,各自打扫门前雪,这可是从古到今的规矩。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出门一看,不少小区楼前的扫雪人,都是管物业的屈指可数的几个。谁拿钱了谁干活?我忽然感到,现在人力气可真值钱了,出力气,已经变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重大问题。
这样的在城市街头晃悠的保安、外卖、快递、外教、辅警、协警之类,等等等等,没有人精确统计过,恐怕少说也是十万百万计了。除了这些,还有大批那些没有工作,每天在街头晃悠的“北漂”们,他们大部分都长得有几分姿色,都梦想像那个王宝强傻根小子一样,偶尔被那个导演之类看上,混进文艺圈弄个明星当当,赚个钵满盆满、光宗耀祖,有的一晃就是十几年。这的确是一种人生投机心理。据官方有关部门五六年前的调查,这样想晃进文艺圈做明星梦的北漂,已经早早超过了四十万,每天在北京国贸急急慌慌穿梭的那些俊男靓女们,不少就是这样的北漂。这么多的人都在选择好逸恶劳,那些南方的工厂车间,招工不难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