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虹:弄懂弄通“政治领悟力”


1.webp (10).jpg

  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而政治领悟力既是全新的政治概念,也是对领导干部新的特别要求,弄懂弄通其内涵及其与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的逻辑关系,对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增强两个维护政治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政治领悟力,乃偏正词组,自身形成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其中“领悟”是核心,强调思索分析后的大悟和明白;“政治”是约束和限定,规定“领悟”路径和方向;“力”是政治领悟度(力度深度广度)、势(作用、效力、影响)的集合体,是思考能力、研判水平的叠加,没有“力”的政治领悟只是一种行为,唯有与“力”结合才能成为一种政治本领,政治能力。“政治”“领悟”“力”都以不可替代的内涵和作用,不能颠倒的身份和位置赋予政治领悟力特殊的含义,这就是在正确政治判断基础上,针对党的路线方针、方略战略、重大任务和现实形势、发展趋势、未来走势,进行深层政治思考、深远政治谋划、深研政治对策的能力。

  不仅“领悟”是政治领悟力的核心词,而“悟”对理解和提高政治领悟力也有着特别的意义,正如清秦笃辉《平书·文艺下》所说“读书作文,以领悟为上。无所领悟,虽十年八年归于无益;有所领悟,虽一刻两刻可以有功”,党员干部如果不能深刻领悟党的大政方针,鹦鹉学舌,甘做传声筒,就很难做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也很难做出辉煌成就。道教特别强调“悟”,其“悟道”要求没有欲望没有偏执,没有抵触,去观察道,观察者身心就会融入道,同于道,与道合一。悟道就是合于道,是真实可见的“悟”,不是虚无飘渺的思想上的理解。佛教也很重视“悟”,认为“悟”是知与行的完美结合,不仅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顿悟,经过内心长时间思考而领悟的渐悟,还有对身边不明白、不清楚、迷迷糊糊事突然明白的小悟,产生放下尘劳妄念顿悟成佛的大悟,而佛教长期存在的“渐悟”“顿悟”之争,表明其对“悟”的极端重视。儒家也非常重视修悟,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的“举一反三”启发式教学,都是强调“悟”,他的徒子徒孙还把修悟之说引入儒学,认为悟前须修,悟后也不能不修。儒释道都要求通过“悟”“妙悟”领会把握要旨,达到大彻大悟境界,对我们提高政治领悟力有一定借鉴意义,因为我们提高政治领悟力也如同“悟道”,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领会把握党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的战略意图和动机、出发点和着力点,不仅增强贯彻落实主动性自觉性,还要增强贯彻落实的创造性创新性,领导干部的政治领悟力,就具体表现在领会决策意图、吃透指示精神、结合实际细化措施的过程,具体表现在把党中央关心的重大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展开的重大部署和交办的重大任务等落实落地。

查看余下6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