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当家做主荐轩辕


  今天是端午节,自然要提到屈原2014年我在天津老年大学上学,读到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又读到《史记》中的《屈原贾谊传》,感受颇深。随写了《向屈原学习什么?》的短文和一首拙诗《读<离骚>》。今将拙文再次发表,望各位网友批评指正!

  2022年6月3日

向屈原学习什么?

郝贵生

  一提端午节,自然就联想到屈原。上老年大学听老师讲,端午节绝不单纯是纪念屈原。在屈原投江之前,就已经有端午节。一种说法是五月五是中国龙的生日,所以这天要举行龙舟比赛。另一种说法是中华民族有正月初一、二月二、五月五、七月七、八月十五过节的习俗。后又赶上屈原五月五投江,于是又增添了一项纪念屈原吃粽子的内容。上述说法笔者没有考证,但今天过端午节,就必然涉及到屈原。这是不争的事实。

  屈原的故事在中华民族中家喻户晓,但究竟如何评价屈原?屈原的精神今天是否还有现实意义?究竟是否还要向屈原学习?学习屈原什么呢?

  首先,屈原是一个最杰出的诗人。屈原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离骚》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后人赞其文学天赋的文章比比皆是。其次,屈原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离骚》长诗中详细地阐发了他对楚国的热爱,然而正是其炽热的爱国热情和远大抱负得不到理解和实现,最终选择投江自尽。第三,屈原是一个身处污泥而不染的独善其身、洁身自好者。正如他自己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全社会的人都污浊而只有我是干净的,大家都昏沉大醉而只有我是清醒的。)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中称赞屈原“蝉蜕秽浊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涅而不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能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浊的环境,能够消遥于尘俗以外,其清白是染也染不黑的,简直可以和太阳、月亮比光明了。)第四,屈原敢于向上进谏。他多次向楚王直言国家富强发展之良策,然而却始终得不到楚王的理解,且常遭谗言报复,但始终矢志不渝。如他自己所说:“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君王不体察我火热的心,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大发脾气。我深知直言会招来祸殃,想忍耐不说却无法控制。)

  然而,除屈原的文学才能无论古代还是当今都有共识之外,其它几点都有不同认识。对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司马迁写《史记·屈原贾谊》时说,他读屈原作品《离骚》、《天问》等,对屈原的心志感到悲愤,看屈原投江之地,不仅掉了眼泪,更加念及他的为人。后读了贾谊为屈原作的赋后,“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以屈原那样的杰出才能,到其它诸侯国,哪一个国家不容他呢,何必死守楚国,造成如此悲剧呢?)对他的独善其身,屈原在投江之前一渔夫劝慰他的话不仅是当世许多人,更是后世实质是当今相当多的人对他的责难。渔夫说:“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一个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能随着世俗风气而转移,全社会的人都污浊,你为什么不在其中随波逐流?大家都昏沉大醉,你为什么不在其中吃点残羹剩酒呢?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般的品德,而使自己讨了个被流放的下场呢?)而对于他的敢于进谏行为,更是少人赞赏。汉代班固则指责其是破坏君臣等级秩序,犯上作乱行为,“露才扬己”太骄傲自满和显露自己的才能了,由此导致“忿怼沉江”。

查看余下4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