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把资本看作“物”是历史的倒退
【摘要】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所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都把资本看作“物” ,由此不可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和写作,就是站在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从商品生产的起源、唯物史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劳动价值论、唯物主义认识论、商品拜物教到资本拜物教、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劳动力商品、资本的具体运行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等多角度、全方位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的这种错误观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不是物,而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这一板上钉钉的科学论断,这是人类思想发展史对“资本”认识的飞跃和根本变革。《资本论》就是剩余价值论、资本本性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论,而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论,不是资本主义的资金、生产资料、生产工具、机器、技术论。《资本论》是对《共产党宣言》中的阶级斗争、两个必然和消灭私有制等思想的拓展和深化,不仅是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资本主义,也是认识当代帝国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本性、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区别的科学的思想理论武器。那种把资本重新看作“物”的错误思潮是人类思想发展史的倒退,是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的倒退。
“资本”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现象,马克思毕其一生的大半精力,致力于“资本”的研究,写下了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宏伟巨著,对“资本”现象做了极其深刻的研究,做出了“资本不是物而是社会关系”的科学论断,为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最近,我国思想理论界有些人在媒体上公开发表文章,一而再再而三鼓噪“资本是物”这种早已被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过的资产阶级的陈词滥调。笔者认为,这种鼓吹“资本是物”的现象是人类思想发展史的倒退,是对《资本论》的根本否定,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倒退和反动。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古典经济学理论对“资本”的认识
中世纪之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英法等欧洲国家出现和发展起来,同时也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做理论论证,出现一批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家。在哲学领域宣传唯物主义和人道主义,在经济领域里出现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1623-1687年)、亚当·斯密(1723-1790年)、李嘉图(1772-1823年)等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社会的经济现象,而经济现象的主要表现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交换、货币以及资本现象。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无疑对商品、劳动、货币等做出了一系列合理正确的回答。但是在对“资本”这个最主要的经济现象的回答基本都是错误的,都是把资本等同于物。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