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有了兴趣,还要有远大抱负
程恩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
一、学术生涯三历程
回忆总是有意义的,本人的学术生涯有三个历程。
其一,学成执教复旦园。从1972年4月一直到1989年3月,我在复旦大学读本科和硕士,以及留在经济系任教期间,系统钻研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等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的文献,也认真读过不少外国经济学说史和西方经济学论著。我还利用复旦大学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广泛浏览哲学、历史、美学、心理学、文学等社会科学书刊,甚至读过生物学、医学等某些自然科学书刊。我的读书兴趣至今仍很广,思考和研究范围也常常超出经济学范畴,这倒为理论经济学同其他学科之间展开交叉研究和横向借鉴,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营养。
在复旦,我主要师从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张薰华、洪远朋(本人硕士论文的导师)两位教授(属于青老教师挂钩),并接替他们为本科生和进修教师系统开设1—3卷的《资本论》课程,还主讲过《政治经济学》《消费经济学》和《〈资本论〉第一卷与辩证法》(给哲学系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我在复旦大学学习和任教17年,奠定了较深厚的经济学功底,形成了做学问的风格,并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论文,因而我的学术成长首先应归功于复旦的老师和学术传统。在复旦工作期间,除了主要担任助教和讲师之外,我还先后担任过经济系科研秘书、班主任和教师党支部委员,使我在知识分子单位的工作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
其二,育人转教上财大。1989年4月至2005年9月,我调往上海财经大学工作这16年半期间,除了作为副教授、教授和硕士生、博士生的导师,先后为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过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外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等约10门课程之外,还担任过经济系副主任和主任、经济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在此期间,我更加紧张地从事科研工作,基本形成了对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方法、体系与政策的框架性设计,并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经济学学派——海派经济学,还与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一起,创立了“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2002年2月,我曾出席江泽民在上海主持的理论座谈会,并汇报了关于国有经济改革发展思路,还就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要不要写上学术争议较大的劳动价值论问题,当场给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写了书信;2004年5月28日,我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讲解“中外哲学社会科学发展”;2004年8月,曾在上海市政协学习会上讲解“中外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若干问题”;2004年担任上海市人大咨询委员会专家,出席聘任研讨会并就更强地发挥人大作用问题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