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莫言在为谁请命?把真实的历史告诉年轻人
笔者前天晚上的文章《“著名作家”为什么如此恨毛主席?》被红歌会网转载到了知乎,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其中一位网友的话让笔者不禁陷入了沉思:
“这是篡改人民的集体记忆。若干年后,后人说不定就会认为文学作品里写的东西就是事实。”
作为一名从伤痕文学的泥潭里好不容易爬出来的中年人,笔者曾一度天真地以为:今天那些见证了父母吃二遍苦、自己又遭遇了资本毒打的年轻人,总该能够公允地审视了历史了吧?
然而,笔者还是错了。在用户平均年龄只有20岁的B站,一条播放量高达百万的视频下,评论区是几乎一边倒地对“著名作家”的吹捧,仿佛“著名作家”真的是“为民请命”、“为底层发言”,甚至直到今天还有人教导年轻人要开始反思过去“不光彩的历史”:
亿万人民共同书写的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建设史,怎么就不光彩了?
在莫言、方方们的笔下,毛泽东时代的历史几乎成了一部地主阶级和精英阶层的“受难史”,这就是“不光彩”?
不可否认,因为劳动人民刻骨铭心的阶级仇恨以及某些官僚主义者“转移斗争大方向”的动机,那个年代的基层对待旧地主、旧官僚、旧精英,的确存在一些过“左”的做法。但是,且不说“左”的做法本身违背了毛主席“不唯成分”、“给以出路”的指示、并非全体现象,就说这部分受冲击的旧精英在全体中国人中能占多大比重?莫言、方方们何曾真正关注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命运?何曾真正站在工人、农民的立场审视过历史的转变?何曾描写过亿万农民工、996社畜在今天的处境?他们究竟在为哪个阶级代言?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失败了,这就是历史。而只有站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立场,来审视这一百年来劳动人民的命运变迁,才能摸索到真实的历史脉络。
面对内外的反动派们,这里笔者想引用毛主席的一句话:“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组织起来”,是毛主席1943年11月29日在延安召开的劳动英雄大会上所作的讲话。这篇讲话总结了中国农民已有的劳动互助经验以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实践,并根据列宁关于合作社的理论,指出合作化道路是农民群众实现解放的必由之路,摆脱贫穷的必由之路,也是抗战胜利的必由之路。这篇讲话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基本纲领之一,它深刻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而莫言、方方们的“历史”小说,恰恰是对“组织起来”的解构与反动。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