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我的县长父亲》,为什么不能获奖?


  9月18日,德州市作家协会发布“廉洁文化主题文学作品征文获奖名单”,其中《我的县长父亲》一文获得征文比赛一等奖。

  但在网络上,很多人因为没有看文章内容, 拿电影《夏洛特烦恼》中的段子“我的区长父亲”玩梗,开口就是嘲讽,导致了德州作协删除了作品链接和获奖信息。

  很多人并不懂那个时代人的情感和表达。

  那个时代的人朴实、简单、爱憎分明,他们不懂网络上的调侃、反讽和玩梗,他们爱谁,尊敬谁,都会堂堂正正光明正大表达出来,这叫做“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作者本人已经退休,她的父亲叫做于志明,是个共产党人,1943年投身革命,1948年入党......1955年成为新中国山东省禹城县第一任县长,1988年去世。

  这篇散文作品从文学性和思想性来说,也理应获奖,《我的县长父亲》一文的作者是个退休老人,她的父亲是新中国前三十年时期的人民公仆,毛泽东时代的国家干部......其实我认为,用“廉洁”两个字来描绘新中国初期的优秀公仆,太单薄了,这并不是一种文化、道德,而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理想光辉。

  在上世纪50年代当新中国的县长,不轻松,因为要动员群众,要治水救灾,改良土地,兴修水利,要宣传教育,要下地义务劳动,流血流汗满身尘土两脚泥,胼手胝足筚路蓝缕去建设一个新世界......甚至要和敌特反动分子做斗争,那个时候的县长,责任很大,却并不能为自己和子女牟取利益。我们都知道焦裕禄,其实当时的中华大地上,有着无数的焦裕禄

  作者说她的父亲非常“无情”,为了忙秋收秋种,不回去看生病的妻子;不让子女们“接班”,亲人的临时工不能转正,儿子退伍转业不给安排工作;“我是党的人,违反政策的事情不能做”;“权利是人民给的,没有政策规定的事,咱不能做”.....

  很多人不懂“我是党的人”这句话的力度,它意味着一旦信仰共产主义,一旦入党,那么就要为人民奋斗终身。

  共产党人不是无情,不是冷冰冰的机器。

  毛岸英同志在给自己的表舅向三立的信中就写道:“反动派常骂共产党没有人性,不讲人情,如果他们所指的是这种帮助亲戚朋友,同乡同事做官发财的人情的话,那么我们共产党正是没有这种“人情”,不讲这种“人情”。共产党有的是另一种“人情”,那便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劳苦大众的无限热爱,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子女亲戚在内。当然,对于自己的近亲,对于自己的父、母、子、女、妻、舅、兄、弟、姨、叔,是有一层特别感情的,一种与血统家族有关的人的深厚感情的。这种特别感情,共产党不仅不否认,而且加以巩固并努力于倡导它走向正确的与人民利益相符合的有利于人民的途径。但如果这种特别感情超出了私人范围并与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共产党是坚决站在后者方面的,即使“大义灭亲”,亦在所不惜。”

查看余下4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