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荻:再谈资本主义信念与世界发展

2023-03-30 1270 1
作者: 卢荻 来源: 保马公众号

  编 者 按

  保马今日推送卢荻老师的《再谈资本主义信念与世界发展》一文。卢荻老师在文章中认为,在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的全球化年代中,不仅后进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趋于分化,发达国家群体内部同样也趋于分化。后者意味着,后进国家即使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模式进行改革,其发展前景也仍不容乐观。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年代,美国的资本结合国家权力在国际舞台上构造了空前强大的霸权地位,以此攫取全世界的经济剩余,是以导致全世界的经济增长放缓、发展失落,也因此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对霸权的抵抗。

  本文原载于《明报》2023年3月24日,感谢卢荻老师对保马的大力支持!

  再谈资本主义信念与世界发展

  卢荻

  全球化年代也即自1980年代初期至今的世界发展表现,不仅是后进国家(“全球南方”)与发达国家(“全球北方”)的人均收入水平长期上趋于分化,而且,发达国家群体内部也是趋于分化。

  笔者上月在本栏文章中讨论了前一种发展分化,指出这个表现蕴含着双重意义,一是知识上对广泛流行的资本主义信念的挑战,另一是现实上,在现存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下广大后进国家的发展前景十分黯淡。再考虑到后一种发展分化的现实,这个双重意义就更是深刻和深远了,意味着后进国家即使仿效发达国家的制度模式彻底改革,其发展前景也还是殊不乐观。本文试图对此展开探讨,着重于突显美国在世界秩序的霸权独占的经济后果。

  01

  发达国家群体的发展分化

  发达国家群体内部的发展分化,主要是美国与余下的其他国家的对立。以市场汇率换算的现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指标,美国的人均收入一直远超作为富国俱乐部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全部国家的平均水平。在1980年,美国之外的全部OECD国家的收入水平是美国的60%,这个比率在之前的1960年是28%,至2021年却降至48%(见附图)。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现价,市场汇率):其他发达国家与美国的比率

  OECD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US = 美国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2022年12月30日登录获取)

  再看相应的经济增长表现,在1980-2021年期间,美国的年平均实际增长率是1.7%,余下的OECD各国是1.4%,这是分化的体现。作为对比,在全球化年代之前的1960-1980年,美国是年平均实际增长2.5%,余下各国则是3.5%,这是收入水平趋同。

  全球化年代世界发展分化的背景,是普遍的经济增长放缓,增长率远低于之前的“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美国和其他OECD国家都是这样(其实中国之外的绝大多数后进国家也是这样),只是后者的放缓趋势更为严重。而增长放缓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性投资低迷;以资本形成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指标,美国的表现是从1970-1980年期间的平均23%略为下降至1981-2001年期间的平均22%,余下的OECD国家则是从29%大幅下降至24%(而中国是从34%上升至40%,其他后进经济体则是从33%下降至25%)。探究生产性投资低迷的原因,也就成为解释发展分化的关键。

查看余下6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