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胃撑大了之后很难办:谈从扩张型思维向收缩型思维的转变
鸟粪经济的启示
我的一位朋友郭学明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经济繁荣之后是一场灾难》。他讲了一个秘鲁鸟粪经济的故事:
在过去成千上万年的时间里,秘鲁的海边积累了很多鸟粪。在19世纪的一段时间,欧洲发现这是一种很好的肥料,于是,就开始大量进口鸟粪。秘鲁就从世界上雇了很多的工人,挖这个鸟粪,出口这个鸟粪。由于鸟粪就在海边,挖出来装船就可以卖,利润很高。一时之间,秘鲁的经济快速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大量增加。
但问题是,有了这些收入用来干什么呢?就养越来越大的机构和越来越多的人员,养庞大的军队,上各种各样的项目,花钱也是大手大脚。但可卖的鸟粪越来越少,政府财政收入逐渐没那么多了,怎么办?机构和人员还得养,项目还得继续投,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可以改过来的。于是,就只能加重税负。我们知道,税负越重,经济就越没有活力。于是,在沉重的税负之下,经济和社会逐步失去活力,最后导致一场经济危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从经济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大量增加,到经济增长放慢,财政支出降不下去,进而为了维持财政支出而不得不加重税负,最后到经济社会不堪重负的整个进程和逻辑。
其实仔细想想,中国过去40年经济快速发展,也具有一定鸟粪经济的特点。因为,之所以有这个快速发展,是因为很多有利于发展的条件都凑在一起了。问题是,我们在经济快速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大量增加的的时候,做了什么呢?其实和秘鲁做的差不多,也是养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人员,上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项目,花钱也是大手大脚。
问题是,你不可能永远保持那样高的增长速度。现在,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速度开始降下来了,财政收入的增长也没有那么快了,但在经济扩张期膨胀起来的财政开支怎么办?养的那么大的机构和那么多的人员你让谁回家?上到半道的项目不接着投行吗?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能短时间改掉吗?此外,还要干大事,还有种种我们特有的开支项目。
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困境:这样的财政扩张,不仅难以维持下去,而且如果考虑到债务和社会负担的话,就连维持现有的规模将来可能都难以为继。
目前的困境
首先突出出来的是债务不堪重负。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的债务都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到2017年年中,中国债务已经达到了GDP的256%,这不仅超过了新兴市场国家190%的整体水平,也超过了美国的250%。有人估计,中国每年宏观形式上的利息负担(12万亿人民币左右),已经超过了每年名义GDP的增量(8-9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说,每年新创造出来的财富,连还利息都不够。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