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今朝 金志达:从三重维度看劳动价值论的客观性和根本性

2023-05-31 1098 1
作者: 王今朝 金志达 来源: 昆仑策网

1.jpg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后,劳动价值论逐步在中国学术界淡出了,而西方供求决定价格的理论在中国传播开来。而实际上,供求不决定价格数值,而只是改变价格。价格的决定,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反映技术水平、社会制度等因素的价值决定的。在劳动价值论淡出和供求论进入中国学术界的同时,来自西方经济学的要素论也进入中国。当前,一些中国学者似乎还要把要素论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根本无视中国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正是要素论作用的结果。我院高级研究员王今朝教授等所撰此文,从三个维度证明了劳动价值论的客观性和根本性。特此授权发布,以供研究参考。

从三重维度看劳动价值论的客观性和根本性:一种本体论再认识

  【摘要】在当代世界里,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光芒还遮蔽在供求决定价格规律所形成的阴霾之中。从人类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看,劳动时间配置无疑是最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和重农轻商思想无疑是劳动价值论的原始形态。而从现代角度看,劳动价值论无疑是揭示现代社会阶级对立的唯一可靠工具。就是市场经济运行所严重依赖的价格信号,也不能不以劳动价值论的预测为依归。劳动价值论这三重维度上的客观性和根本性确证了劳动价值论是今天世界经济学必须遵循的一种本质性理论。

  一、引 言

  关于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关系和评价的理论无疑是所有社会的基本哲学理论。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因此,在阶级形成以后,一个社会存在对立的价值论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当代世界里,存在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供求价值论的对立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由于这种对立,价值论的混淆也就可能产生了。按照形式逻辑,对立的命题必不同时为真。那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供求价值论到底哪个是真命题呢?西方现代经济学者似乎普遍对劳动价值论抱有怀疑的态度。[1]萨缪尔森认为,劳动价值论只适用于“历史萌芽时的伊甸乐园”。[2]布劳格在他的经济思想史著作中花费了约1/11的篇幅介绍马克思的经济学,但关于劳动价值论充斥着对立的表述。[3]劳动价值论更是在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中踪迹全无。在西方形成的普遍支持供求价值论的理论大潮中,西方学界支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成果仍然不时出现。比如,20世纪60年代末有文章指出,劳动价值论是剥削理论的基础,[4]世纪之交的一篇文章指出,它同时也是一个价格理论。[5]而最近的三篇文章,一篇试图探讨信息社会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适用性,[6]一篇试图从整体上探讨劳动价值论的意蕴,[7]一篇则试图证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对市场价格的一个很好的预测。[8]这些文献虽然都暗含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根本性,但都没有能够充分地确证劳动价值论的客观性。在中国,截至2021年6月23日,知网所收录的题名包含“劳动价值论”2325篇期刊文章虽然大都是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但都没有阻挡住劳动价值论在中国经济理论中地位的衰落,使得劳动价值论仿佛不是一个客观的规律了。如何清晰地展示劳动价值论这个涉及诸多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基础性经济理论的客观性、根本性从而其科学性,从而至少澄清在经济基础领域的价值论上的混乱,就成为摆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理论界的一个重大任务。[9]

查看余下9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