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日本在从长达30年的停滞中走出?

2023-06-01 2006 0
作者: 孙立平 来源: 老孙荐读

  东证指数收复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所有失地,多重利好下外资重返日本。有机构甚至认为,这是一轮新的牛市的开端。还有人已经在开始议论:日本是不是开始从30年的经济停滞中走出来了?是否走出来了,我没有能力进行判断,但日本过去几十年走过的路,很值得我们深思。特别是对认识我们自己的问题,非常有启示。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我把这几十年日本经济发展走过的轨迹梳理了一下。

  1、对于日本停滞的30年,首先要澄清两点。第一,很多人将90年代以来经济不景气的原因简单而直接地归结为被美国强加的广场协议。其实,事情不是这么简单。我们知道,广场协议的签订是1985年,而在1985年之后,日本经济仍快速增长了十年,在1995年达到当时的顶点。第二,在1995年之后,日本经济开始进入停滞期,中间虽然有过几次起伏,但都未能摆脱这种趋势。也就是说,这次经济不景气持续的时间非常长。其中的原因是很值得探讨和借鉴的。

  2、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有一个误区:既忽视了广场协议之前的问题,也没有重视广场协议签订之后日本政府的应对方式,而只是截取广场协议中间这一段。给人的印象是,长期的经济停滞是广场协议的直接结果,而且似乎是注定的结果。其实,这个事情是有前因后果的,不把这个问题放到日本整个经济发展过程去看,是说不清楚的。

  3、日本的经济发展始于朝鲜战争。日本经济增长最快的实际上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个时期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大约为10%,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到1970年,日本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员,广场协定的前一年即1984年,日本人均GDP是10978美元。这意味着日本经济正在上一个台阶。重要的变化有两点:一是人们的需求变了,二是增长速度由告诉转为中速。这时需要寻找新的动力,顺理成章的选择,一是产业升级,二是大基建。

  4、通过大基建拉动经济。在二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基建始终占有一个很大的分量。1959年,日本成功申办1964年奥运会。由此,日本开始大基建的过程,扬名世界的新干线铁路,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70年代初,田中内阁开始实施“日本列岛改造”计划:所有城市都要建设高速铁路,所有农村都要建设高速公路。可以说,大基建与日本经济发展贯穿始终。钱多了,搞基建;发展慢了,搞基建来拉动;解决就业,搞基建;内需不足,还要靠基建拉动内需。但日本岛就那么大,就变着法儿地搞大基建。在1960年到1974年,平均每年投资的增长率达到百分之二十。日本的债务,尤其是政府债务,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堆积起来的。

查看余下5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