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计划与市场


  计划,市场,如果不从制度层面去理解,也就是两个普通的词汇,每个人做事都需要有计划性,去超市买个菜也要计划计划。

  一旦是把计划和市场上升为制度层面,就变得高大上,分别可代表两种制度。

  计划和市场,在扮演制度竞争角色时,最终都落脚在商品上。

  两者统一性在于:让商品如何在人类之间流动。

  两者的区别在于:计划倾向于让商品有序流动,而市场则更强调自由流动。

  基于两者的争论,几百年都无法统一认识,问题出在哪里?

  商品在流动,流向哪里?流动多少?这是问题的根本。

  自由流动,更有利于强者,带有自然法则,必须是少数人占有多数商品主导权。

  有序流动,更强调公平,操作更复杂,效率不如自由状态,但必定是多数人占有多数商品。

  今天,再谈计划与市场,为了不体现观点的倾向性,我想突出以下几个前提:

  1,对市场和计划都不设对错,只强调概念的讨论中性。

  2,有关计划理论和市场理论,不跟历史上任何中外名人关联,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哈耶克等等都不作参考,不涉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现实理论,不介入主义之争。

  3,拒绝中国经济学者(中国没有经济学家)以偏概全的结论,市场共富论,市场创新论,都不具有普遍意义,全世界近200个国家,市场国家超190个,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市场国家不到10个,能实现发达的不到30个,“市场万能”证明不了过去,也证明不了当下,更无法证明未来,这道证明题还有很长的路待人类修正。

  4,计划与市场的新理解必须有超前时代性,需要最紧密结合科技经济学、社会学决定意义以及制度基础性作用。

  即时的完全计划派和完全市场派,都是主观主义或者说理想主义的代表,都犯了把终级目标作为支持自己阶段性目标的认识论错误。计划,市场,不是天然物,是前人从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角度设计的假想模型,现在的结论都不是终极真理,因为前人未必能看清几百几千年后的世界。

  假设一下:

  如果市场是理想的,也就不存在世界反反复复的复杂危机。

  如果计划是理想的,也就不存在曾经几十个计划国家的集体性塌陷。

  换句话讲,无论计划还是市场,都必须接受人类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新事物的约束和检验,这两个模型,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包含有部分的阶段性互补作用。

  计划为什么会失败?

  一提失败,部分人可能不认同,因为会打破他心中的理想主义。但是,不承认世界性的失败,现实又说不通,曾经几十个国家都坚持计划,现在只剩下两个国家。承认计划的阶段性失败是一种必须。

查看余下8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