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余来:地铁与土遁
一篇题为《语言的生命力》的文章说:“”美国开国元勋,曾有过一场争论。约翰·亚当斯担心美国人语言会走向衰落,认为要有一个联邦政府资助的语言学院,钦定标准美语;托马斯·杰斐逊对此表示反对,他坚信,语言有其自己的生存机制。‘幸运的是,亚当斯是失败的一方。’结果,1828年的《美国英语词典》收录了7万个单词,而如今,这个数字是1500万。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认为,话语在被说出的那一刻就有了新的、不引人注意的生命。”
只怕是托马斯·杰斐逊、艾米莉·狄金森和《语言的生命力》的作者都不知道,如今1500万个单词相较于1828年的7万个单词,不但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语言的生命力”,反而真可能是“美国人语言会走向衰落”的一场灾难。美语再这么发展下去,庶几就如病毒,不断变异、复制,无穷无尽,今后的《美国英语词典》还怎么往下编?
美语单词为什么如此急剧膨胀?举个例子,手机问世以后,美语就要为此新造一个单词。新事物不断涌现,新单词就要如流水线下线产品一样被不断“批发”出来,否则便不敷使用。为了区别于既有词汇,新单词只有无限增加字母,变得越来越长。不但编词典的先生受不了,学生更情何以堪?相形之下,汉语只要在现成的汉字中信手拈来“手”“机”二字,便组成新词,无须特别解释,意思即让人心领神会。因为汉字灵活神奇的组词能力,联合国6种文字的官方文件中(除了中文,还有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俄文),最薄一本一定是中文,倒正如《大话西游》中一句台词----“师父说话一向简单明了。”这可是五四运动时期,恨屋及乌地主张废除汉字以促进新文化运动的先生们所始料不及的。汉字的魅力也正是中华文化魅力的缩影。
松浦弥太郎在一篇《八胜七败》的文章中说:“在日本相扑比赛中,相扑力士在决定排名的‘名人赛’中,要参加十五回合比赛。胜出八回便有资格晋级。因此,‘八胜七败’是最美妙的胜利,胜利者与失败者都能感受到比赛的愉悦。维持相对的平衡,是世间万事得以永续的秘诀。因此,有时候故意输掉‘比赛’,将胜利让给对方,也是必要的。如此一来,就不会遭人嫉妒,就算偶尔发生矛盾,也能在最小限度内化解。当你觉得一切都太顺利的时候,就故意让自己小小地跌一跤,把胜利让给别人;尝一尝失败的滋味,既警示了自己,也给别人留出余地。比如,开会时不用处处表现,偶尔保持暂时的沉默,都是便捷的‘跌倒’方式。8:0和8:7,前者会让你得到一个死敌,后者会让你交到一个朋友,这或许是很多人会忽视的职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