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 | 反思中山二院事件:有别于市场化的科技创新路线何以可能?


  原编者按:近日,中山二院几个学生的患癌事件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与此同时,有关中山二院院长之子中学时期与中山二院乳腺肿瘤中心副主任共同发表论文一事,更是引发网友热议。靠裙带关系巩固文化资本和权力,研究过程不规范,出了问题直接甩人。科研过程没有民主,学术资源成为少数人学术圈地的工具。这不禁让人思考,技术进步靠的是什么?我们应该走怎样的科技创新之路?

  老田这篇文章写于2005年,在文中,老田带我们回顾了毛时代另一种有别于市场化商品化的科技创新路线。在这种路线的指导下,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对内没有技术壁垒,个人没有私心,也不存在利益集团。从普通工人、刚毕业的学生到知名科学家、学者,没有“学阀”“下人”等级之别,谁的意见对就采纳谁的。这极大地调动了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科学技术的研发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方案和意见。同时,一个好点子、一项最新技术都能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迅速地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运用。技术民主的优越性,还在于集思广益,学者与工人共同参与,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技术研发为实际生产服务。所以当时的中国能够创造那么多伟大的奇迹也就不奇怪了。

  反观当下,在抛弃了技术民主、自力更生与技术服务的公共性后,以盈利为目的的技术商品化所造成的技术壁垒,对国外技术的迷恋、甚至是直接购买,以及政府职能的缺失都导致了技术的落后。老田认为,中国的企业不具有获得垄断利润的能力,因此私有企业就不可能拿出巨额经费去长期支持技术研究,如果政府再不改变方法,进行主导型的开发投资和全国协作,显然就不存在什么高招能够促使中国技术的进步。

  作者|老田

  责编|Ripple

  后台编辑|童话

  老田前不久访问了一个老工程师,他参加过“两弹一星”的技术攻关过程,他说中国当时的技术力量,无论是就人员数量还是技术装备水平而言,都远远不如苏联和美国,但是中国从原子弹爆炸到突破氢弹技术的障碍,在时间上却比苏联和美国都短得多。他说取得这样的“奇迹”不是偶然的,根据自己的体会,文革期间技术能够进步的关键奥秘有三个,而且这些奥秘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无法具备的。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

  图片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第一个关键的原因是真正的技术民主。

  他说,由于当时批判反动学术权威,报章上连篇累牍地严厉指责各种管卡压和专制学阀作风。因此,几乎没有什么人敢于以权威和老子自居,在研究队伍内部形成高度民主的风气。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和老资格的科学家可以同场辩论,有的时候为了争论技术问题通宵达旦,甚至拍桌子。邓稼先这样的老科学家也常常参与跟毛头小伙子的拍桌子辩论,这样充分的学术民主带来了思想和技术的快速进步。

查看余下7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