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还是自残?十几年前外资收购中国企业的回顾

2023-12-09 4908 14
作者: 郭丽岩 路风 来源: 昆仑策网

  【编者按】本文原载《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第6期,原标题《自强还是自残?——有关外资收购中国骨干企业的深层议题》。本院公众号和昆仑策网曾于2020年5月8日授权转发。现予重新编发,以供研究参考。

  十几年前,外资掀起了一个收购中国装备工业排头兵企业的暗流,并在2005年达到高潮。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中国政府从2005年末开始做出反应。据媒体报道,有关部门正在制订对外资收购中国企业的新规定,以加大监管力度。

  但是,这股浪潮对其意义的认识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在简单介绍这股浪潮的基础上,指出它所表现出来的几个特点:外资已经收购或企图收购的中国企业大多是近年来业绩良好或充满潜力的骨干企业,而借口国企改制出卖这些企业的主谋是地方政府,同时交易双方所采取的作价方式普遍违反市场规律。

  这些特点反映出几个深层次的问题:第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开放,外资进入的目的已经从分享市场转向控制市场,并因此而明显改变了技术引进的条件;第二,国有企业的改革仍然存在缺陷,不但二十多年前就确定的“政企分开”的目标仍然没有达到,而且行政干预在产权明晰(政府变成“老板”)的条件下有增无减;第三,外资获得装备工业骨干国企的管理控制权,这破坏了本土产业链上下游的关联,并将危及国防工业独立自主的研发制造体系;第四,在各地“招商引资”的狂热躁动中,中央政府规划工业发展的执政能力受到严重侵蚀。

  从本质上说,这场风潮的发生再次触及了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是可以依靠外资来实现,还是必须依靠我们自己?

  本文的结论是,无论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多么重要,实现发展都只能依靠自身能力(包括企业和政府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所以任由这股风潮继续下去将严重损害中国的长远利益。

  一、工程机械是此轮收购风潮的焦点

  2004年,山东省与美国卡特比勒公司(简称卡特)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随后将年销售额10亿元的山工机械40%股份以2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卡特。

【山工机械变成了caterpillar旗下品牌】

  2005年,在卡特的诱惑下,厦门市政府意图将中国第二大装载机企业厦工拱手出让,但谈判后来在政治风向改变后无果而终。同年,当卡特再次邀约徐州市出让徐工时,徐工吸取前车之鉴、拒绝与其合资,它最终的改制选择是报请出售85%股权给凯雷。凿岩机、农机、化机、煤机等设备行业在2005年前后也相继落难。

查看余下9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4条)

1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