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凌英:都是科学研究,为什么”厚此薄彼”呢?——再论“为什么学生讨厌学哲学?”
今天看到了一篇文章:《国产操作系统突围之旅幕后的故事》,回顾了中国在科技发展中,艰苦斗争的历史过程。文章说:“中国的操作系统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中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操作系统的研发。然而,由于技术水平和经验不足,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近年来,中美科技战的持续拉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操作系统的发展,中国的操作系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并在一些特定领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在这场扩日持久的严酷斗争中,认为“活下去”是公司最低纲领的华为,以背水一战的拼搏精神,在科研拼搏中取得了一个个骄人的胜利,包括操作系统第四代欧拉的研发,是不容易的。
在科研竞争的道路上,由于种种原因,一事无成而淘汰出局的比比皆是。记得当年在王选研究第四代激光照排成功的时候。他在报告中提到,那些选做二代机、三代机的科研人员,花了十年时间,即使研制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全部浪费了。可见搞科研选题,超前思维是多么重要。搞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同样也是如此。只是自从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潮之后,人们的认知确实有些不一样,好像在人们的头脑中,对先进和落后的认知颠倒了,这种变化怎么来的呢?
自从1956年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在苏共20大上做了反斯大林的报告之后。帝国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谣言就有了市场直到苏联垮台,中国党的《决议》也说毛主席犯了错误。把他与斯大林一样“三七开”。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斗争扩大化”、“极左”等等的脏水,就泼向了整个毛泽东时代。有一些时段,基本上盲目地否定了十月革命和毛泽东领导的2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舆论得逞了;同时疯狂、盲目地向一切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学习,包括台湾地区和韩国这样的国家。认为他们都是先进的、富有的。
时至今日,除了马克思人们还不敢否定之外。十月革命之后的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一个世纪的革命实践通通被否定,而且是不讲理由的,不讲道理的,无条件的,就可以否定这一切。
那么到底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建设的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究竟有什么错误呢?难道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一切倒都是正确的吗?!这些问题,40年来,在我们的头脑中从来没有弄清楚过。
自从19世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世界上被压迫的人民和进步的人士,都为他们理论的科学光芒所折服。劳动者学习、运用它来改造世界,使它成为战胜旧世界的最锐利的武器,世界无产阶级从此看到了光明。就像高尔基小说:《母亲》中的工人鲍威尔和他的母亲一样,工人鲍威尔从酗酒、颓废、无精打采,变成了如饥似渴读革命的书,积极奋发起来参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勇士。母亲看到儿子的变化,她也站到了儿子一边,勇敢地加入了为工人阶级的解放而斗争的行列。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