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华媒体的丑陋吃相:强迫采访,歪曲事实,侵犯人权
导语:“强迫采访”,一个很冷门的词汇,在一些反华外媒记者骚操作下诞生了。而近年来,外媒记者在华反华的各类奇葩、缺德操作更是层出不穷,尤其是那些华裔反华记者,吃相难看得让人瞠目结舌。对于此类乱象,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及时治理。
谁能想到,有一天,“强迫采访”这个离谱的词会照进现实。更让人们更想不到的是,强迫采访、侵犯人权、歪曲事实、拒不删稿这几个词,会融汇在同一件事情里,而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居然是长期打着维护人权旗号的美国媒体。
近日,受害者谢女士很苦恼,而其苦恼的原因是“自己没有接受外媒采访却被强迫采访了”,而且莫名其妙成为了西方媒体的虚假反华论据。
据悉,谢女士早前因在互联网上分享自己在婚姻中的不幸遭遇而备受网络舆论关注。但其对婚姻生活的不满情绪,很快成为极端女权势力与反华外媒的“可塑资源”。2025年1月22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华裔记者在内部密谋后,悄咪咪地添加了谢女士的微信。
相关公开资料显示,《华尔街日报》的华裔记者假惺惺的关切问候,很快就被谢女士识破,谢女士对其明确表示“不接受采访”“我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且明确告知该记者不要利用自己的私人婚姻个案抹黑中国形象。《华尔街日报》的华裔记者也在沟通中表示“明白”。
然而,让谢女士万万没想到的是,其拒绝《华尔街日报》采访的半个多月后,也就是2月18日,该报就发表了一篇以谢女士为“采访论据”的报道,通篇对中国的婚姻政策、司法体系进行抹黑,试图营造“中国女性都不见天日”的虚假恐怖氛围。
《华尔街日报》的“强迫采访报道”发出后,并不知情的谢女士因“被迫成为反华论据”而被同样不知情的同胞误解。一些误以为谢女士投靠《华尔街日报》参与反华虚假议题炒作的网民对谢女士进行了谴责,而谢女士也因此遭到了无端的网暴。
后知后觉的谢女士随即联系了那位华裔记者,而颇为有趣的是,该记者似乎表现出了一副“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都是我同事他们干的”无辜嘴脸。
而更让人感到好气又好笑的是,在谢女士明确指出要该报立即删除关联自己的报道、停止侵害的前提下,该报给的回应是“走法律程序”,一副“我就这么恶心,你能拿我咋滴”的无赖嘴脸。
以保护人权之名侵犯人权,以客观公正之名断章取义,以保护弱势群体之名欺负弱势群体,这是《华尔街日报》在整个过程中呈现出的“西方媒体之良心”。
不过,《华尔街日报》也不是孤军奋战的西方小丑。在谢女士被“强迫采访”的同时,另一路的法国记者在中国山东工厂“强迫采访”“套路小朋友”的丑闻,也闹得人尽皆知,甚至发展得有些喜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