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谈欧洲实现战略自主的可能性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欧洲战略自主问题历来都是热门话题,最近一个时期更因为法国总统访华而掀起了一个新高潮。马克龙到中国跑了一趟,回去之后如同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大讲特讲欧洲战略自主问题。他明确表示,欧洲必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避免卷入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对抗;他敦促欧洲致力于实现战略自主,以免在全球危机中沦为强国“附庸”,更强调欧洲“不想进入一个集团对抗另一个集团的逻辑”;他还庄严地宣告,要构建“一个捍卫自身利益和价值观、能够掌控自身命运、创造就业机会、成功完成气候转型的欧洲”。

  一石激起千层浪,马克龙的这一系列表态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而深刻的反响。赞同者从中受到鼓舞、看到希望,认为这是欧洲的觉醒,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在欧洲这等发展趋势的推动和促进之下,多极化世界触手可及,世界一家独霸、听命于一个大国的恶劣状态就此将一去不复返了;反对者却对此予以鞭笞,进行猛烈的攻击,认为这是对自由、民主事业的破坏,质疑马克龙是否有权力代表欧洲讲话,质疑其作为欧洲领袖的合法性,等等。

  应该说,欧洲战略自主的话题已经喊了好多年,现如今再次掀起这一波澜,有不可忽视的特殊意义。这件事的宏观大背景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小背景则是激烈进行中的俄乌战争和日益激化的台海问题。因此,马克龙总统也并不是泛泛或笼统地谈论欧洲的战略自主,而是把欧洲战略自主同上述这样两大热点焦点问题明确地捆绑在一起。简单地说,按照马克龙的观点,欧洲现在就要同霸权切割,而不是未来的愿景。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龙总统有关欧洲战略自主的政治冲击力十分强烈,不能不引发人们对这个问题再次予以高度关注(上一次是号称“欧国”成立的时候,即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时候)。人们不禁要问,在如此风云激荡的时代,欧洲战略自主到底是政治噱头还是现实的路径,其真正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呢?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从基础条件、主观意愿、实践路径等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第一,欧洲战略自主的基础条件先天不足

  战略自主包括经济自主、政治自主和军事安全自主等几个重要方面,其中,经济自主是战略自主的物质基础。只有建立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在政治上树立自己的旗帜,在军事安全上行使全部完整的国家权利,如此才能称之为“战略自主”。

  但是,现如今欧洲却完全不具备上述这些基础条件。在经济上,欧洲经济不过是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二战后靠美国输血才得以存活发展起来,同美国经济彼此之间深度嵌入,具有强烈的附庸性。美国所主导G7组织在经济上发号施令,其所做出的设计与安排是高于欧盟的最高指令的;在政治上,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美国都是资本主义的扛旗人,是西方世界思想价值与文化文明的代表,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欧洲各国只不过在美国的旗帜下跟着呐喊帮腔而已;在军事上,欧洲更是处于半殖民地状态,总体安全格局依然是“迎来美国人,赶走俄国人,管住德国人”。欧洲安全主导者是美国,而不是任何一个别的欧洲国家,美国大兵遍布欧洲各地,欧洲各国的武装力量在美国的指挥控制之下。一旦这个格局遭到破坏,欧洲的军事安全形势就将一片混乱。因此在事实上,欧洲的安全已经被美国所牢牢控制。

查看余下6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