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伟:资本兽与主体话术


  【作者按】这是关于再生产“资本历史主体论”的讨论主题。《资本论》是从“革命幽灵”到“革命幽灵学”。新时代方法论赋予其新的理解意义。“既革命,又建设”:于是有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相结合以及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结合。“两个结合”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哲学家用资本逻辑将“主体”话术化、神秘化!须知,资本逻辑和生产逻辑是无法切割的,主体的真正话术是解决剥削问题,尤其是生产剥削问题。消灭剥削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只有用剥削作为尺度,当作历史道路的经络学,才能真正找到人类生产的若干历史路标。这样就会认识到,价值天生是再生产的!而剩余价值之历史特殊在于“价值”,却不在于“剩余”。这是揭秘历史剥削真相的主体话术!所谓资本事学,即资本社会剥削的阶级(分赃)之事,又即资本一般的元亨利贞。一句话,就“历史特殊性”而论,资本不过是貔貅兽(生产元)、算法兽(流通亨)、饕餮兽(资本利)和太极兽(主体贞)。

  (一)

  阅读理解《资本论》需要有契合中华学术传统的主体论的思维语言!需要给以资本范畴应有的“主体形象”:如资本欲、资本兽。归纳而言,第一卷讲述“资本欲的貔貅兽”故事,从中引出主体原理。剩余价值之历史特殊在于“价值”,而不在于“剩余”。它决定资本社会是一种算法型式的生产社会,和商品社会同根同源。商品生则资本生,商品亡则资本亡,是为“资本生死学”。第二卷讲述“资本欲的算法兽”故事,从中引出结构原理。它决定资本社会进一步是一个危机系统,是为“资本身体学”。价值是天生的再生产规定,暗指一种意义:基于资本欲的资本病态系统。

  接下来的第三卷讲述“资本欲的饕餮兽”故事,从中引出阶级分赃的事原理;它直接决定资本社会是分赃社会,或者说,是一种阶级类型学的分赃机构系统。资本不是主体,却欲强令自身作为社会主体、执行社会意志,是为“资本分赃学”。第四卷讲述“资本欲的太极兽”故事,从中引出阶级学的认识原理。它从认识上总览资本社会,作为生产和分配各自颠倒着的一种拜物教工作系统,——是为政治经济学批判认识论或“资本范畴学”。

  按照《资本论》唯物史观原理的理解模式,资本再生产是作为特殊“历史主体”来规定的:以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直接生产者)为内容,以再生产过程(资本积累)为独有社会形式。这是在阶级社会中,运用阶级方法而获得的历史分析的总结果。资本再生产不是普世规定,而是统一资本生死学、资本身体学、资本分赃学、资本范畴学(“资本兽”诸种规定)的一个社会历史的规定性。因此,《资本论》并不像有些马克思主义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只专注于资本逻辑,事实刚好相反,《资本论》在理论上主要处理的是“主体逻辑如何反抗资本逻辑”。《资本论》归根结底由主体逻辑所主宰,这样有了对于生产逻辑语言的特别创制和特殊规定,如资本欲的主体话语、资本兽的主体话术。

查看余下8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