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打工人为什么要警惕南方系
伴随着接连发生的劳动者猝死、跳楼、自焚,新世纪的20年代在压抑与沉默的气氛中悄然拉开了序幕。
在10年代的最后两年时间里,贸易战和大流行加剧了生产过剩所导致的种种矛盾,从2019年初程序员群体自发出现的“996.icu”控诉开始,劳动者的情绪随着一次次事件在互联网上不断积累、引爆与宣泄。
“打工人”、“做题家”、“内卷化”……一个个底层民众“创新”并用以自嘲的网络热词不断出现;而在B站和知乎这样的年轻网民活跃的网站上,“资本家”这个久违的“旧词”更高频地出现了,“黑心资本家”、“你工人爷爷来了”、“你背叛了工人阶级”这样的话语频繁地出现在视频弹幕里,并以表情包的形式在社交媒体流传。这样的现象,代表着劳动者的阶级意识复苏与觉醒的开始。
两百多年来,阶级意识的觉醒是一件让贵族和精英极度恐惧的事,他们在主流意识形态中,极力地抹杀“资本家”、“无产阶级”这样的描述客观事物的词汇。
面对民众的情绪,主流大报们丑陋表演已经让他们越来越脱离群众:
这样的话语无异于火上浇油,面对网民的愤怒,往往删帖了事。
面对这种尬尴的局面,号称针砭时弊、“敢动中国”、为民代言的南方报系的媒体人们终于还是按耐不住,亲自下场要为企业家“正名”、为资本“解围”了。南都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南都观察家公众号转发了一篇署名“张丰”的文章《当企业家开始成为资本家:一种值得警惕的公共情绪》。
这篇文章原发在资本巨头完美世界旗下的资讯平台“全现在app”,作者张丰何许人也,笔者不得而知,百度一下发现有个南方都市报评论员“张丰”,还有个澎湃特约评论员张丰。
作者在文章中写道:
一种基于传统阶级学说的分析框架,正在变得流行。员工开始变成“被剥削者”,而过去被视为成功者的企业家,似乎又变成过去教科书中的“资本家”。
中国没有“资本家”,有的是企业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追求的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时同步富裕”,先富的人(企业家)带动大家,一起奔向小康。民营企业为社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企业家也成为社会中坚——主流叙事,并不采用阶级论,那种经典描述,被视为是西方社会的痼疾。
“猝死”的新闻,很容易把舆论引导到对“资本”的仇恨中……公众会更容易怪罪引起社会变化的新力量……在这些事件中,似乎并没有人去考虑如何让打工者有自己的利益代表,真正保护他们的权益,而是急着把企业钉在耻辱柱上。
对于B站上的这些年轻人,如何在“社会进步”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变得越来越迫切——针对“资本家”的怒火,只不过是一种愤怒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