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将支部建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第一书记”们
说来惭愧,作为比较关心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的人,我虽然一直都知道现在的“第一书记”是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各级机关派驻农村的党组织负责人,但是在最近电视台宣传扶贫先进人物的系列节目中,我还是被深深震撼了!说明之前了解还不够深。
作为我们这代人,知道有“第一书记”这一称呼是在改革开放之前。那时候,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的主要负责人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书记,好像下属的地、县党委也有相应的称呼。改革开放以后,各级党委书记就是该地区的党组织最高领导人了,以前的第二第三书记相当于现在的党委副书记。
现在的第一书记:是指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到村(一般为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的党员。第一书记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主要职责任务是帮助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
自三湾改编以来,毛主席的党建思想就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干部队伍当中。“第一书记”们在农村,无疑发挥着将支部建在脱贫攻坚战的第一线的作用,这大大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更牢牢地将贫困群众与党仅仅联系在一起。“第一书记”制度,实际上是对当年在农村中党群的鱼水关系的继承和发扬,“第一书记”制度要发挥好作用,我们的干部必须将我党自年代就积累起来的农村党组织领导农民集体经济的宝贵经验学好,并结合时代和本地情况创造性运用。这是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从现在的意义去理解,实际上焦裕禄就是我们认知中最早的“第一书记”,虽然从穆青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中了解到焦裕禄的动人事迹的时候,我们才十来岁,但是学校里面老师教唱的歌颂焦裕禄的歌曲早把他的光辉形象铭刻在我们心中,那些深情的旋律和歌词至今仍然记忆犹新——“焦裕禄啊,我们的好书记,您就像那泡桐树巍然挺立!”“看着那一排排的泡桐树,想起了敬爱的焦裕禄叔叔!”他风里来雨里去,忍受着病痛带领兰考的干部群众治黄沙、治盐碱、抗洪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那一幕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不但是焦裕禄,在那段时期,各级党委的领导人常常深入农村,与农民打成一片是常态。那时候省以下的党委政府很少有小汽车,很多领导干部就是骑自行车下到农村,在田间、地头,坐在田埂上,一边抽着“水烟筒”一边向老农民了解村里面的情况。也不像前些年的领导干部前呼后拥下乡要下面大鱼大肉接待,那时候的领导干部是分派到农民的家里与农民“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了解农民的疾苦和急需解决的存在问题。那时候的党群关系,是货真价实的鱼水关系。
平心而论,由于一段时间不大关注农村的事情,一开始看到媒体宣传黄文秀的事迹的时候,我还只是肤浅地认为,这只不过是一名“第一书记”遇到意外,所以表彰她。当在电视节目中了解到她和那1800名倒下在扶贫攻坚第一线的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时候,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们就是当今的焦裕禄!
黄文秀是2019年牺牲的,那年才30岁,她是北师大的毕业生,读博以后到广西百色市市委宣传部担任科级干部,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的家里还有年迈多病的父母双亲,而且母亲还有严重的疾病兼残疾。在我们50后的心目中,30岁的她就是个女孩子,而就是这位女孩子在她被派驻的村子里面,急民众之所急,帮助村民解决一个个问题,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现在村里面的面貌改变了,她却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她曾经为之奋斗过的地方。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关注的问题,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
无农则乱,农村发展的出路在于农业现代化和集约化生产,消除城乡差别的正道是一些农村或者说农民集中居住地的城镇化,逐步拥有城市居民那样的生活条件,并且生产力大大提高。前些年,由于作为加入WTO的条件,外国的农产品大量涌进中国的市场,对中国的农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这情况下,部分有文化的青年农民进城务工,既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也解决了城市劳动力缺乏的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客观上也是在消除城乡差别。但是从长远来说存在着重大隐患,我们国家作为一个具有14亿人口的大国,“米袋子”“饭碗子”不能掌握在别人手里,一旦由于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或者说全球性灾害,粮食供应链出现了问题,就会出大问题。所以说党中央作出的派出大量干部下乡担任“第一书记”,既是扶贫攻坚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第一书记”现在在农村发挥的作用的重要性可以与当年土地改革时期的工作队的重要性相提并论。
由于70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强大的工业国,但是农业依然比较薄弱,我国仍然存在的6亿低收入人口估计大部分分布在农村,虽然现在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一书记”们仍然任重道远。
提到脱贫和改变农村面貌,就不能不提到这些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对中国政府的恶毒攻击。
中国的落后地区与农村欠发达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但是境外敌对势力及其在我们国内的代理人自由派公知抓住仍然存在的社会问题大做文章,把这与一些关系不大的领域的发展硬扯在一块。比如中国的航天工业发展迅速,公知们恨得牙痒痒的,说什么中国还有那么多贫困人口,为什么要发展不顶吃不顶用的“面子工程”航天工业?甚至还恶毒诅咒中国的“天宫一号”发射失败。
外国的某些反华媒体就更加不用说了,对这种罔顾事实的做法,连外国的学者都看不过眼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学者曾经发表关于中国重视落后地区发展的论文,论文列举大量的图文资料并且指出,世界上最高的十座大桥,捌玖座就在中国,而且是在中国的相对比较落后的大西南的云贵川地区的崇山峻岭之间和大江大河上面。
从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眼中,这样做是不值得的,因为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回建设的成本。但是对于落后地区的民众来说,是致富路,是发展路,甚至是生命线,只有交通条件改善了,落后地区尤其是农村的民众才能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才能大大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中国一方面发展航天工业等尖端技术,一方面大力发展落后地区的基础建设,两条腿走路是完全正确的,并且是可以并行不悖的,理由是:
一、从实际情况看,授鱼不如授渔,并不是把发展尖端技术的钱发给农民花,就能够消除贫困。过去曾经做过给贫困人口发钱,但是有些地方的人收到了扶贫款物以后拿去吃喝了,甚至是拿去赌博了。但是,在看到塘约这样的贫困村和烟台的乡镇在其书记的带领下,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摆脱对财政的长期依赖,几年就实现了脱贫致富,我的心真是备受鼓舞!
美国贫民窟
二、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仍然有大量的人生活在贫民窟甚至是睡在下水道和大街边,但是美国还是不断发展高科技尤其是军事技术。公知拿中国的仍然存在贫困人口与发展尖端技术硬扯一块的真实目的并不是希望中国脱贫,而是希望配合境外敌对势力阻碍中国在尖端技术方面的发展。
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在各项尖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脱贫致富工作也获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脱贫工作付出生命的那1800名先进人物跟当年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牺牲的英雄烈士们同样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而那些仍然健在并且继续战斗在脱贫致富第一线以及致力于改变农村面貌的“第一书记”们的先进事迹将永远载入史册!
致敬,“第一书记”们!(本文作者:千钧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