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或许是一个超级学术谎言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儒家重新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起点。
这在史学界几乎成为定论。
我觉得,这个说法是严重经不起考证的,这可能是一起荒唐的、明目张胆的历史学造假事件,目的在于给儒家的地位找个历史依据,并打击法家的历史地位和功绩。
首先,汉武帝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怎么可能“独尊儒术”?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下令郡国铸五铢钱,这意味着汉朝中央与较大的财阀分享发行货币的权力,仅仅是统一了货币的外表形制,汉朝中央并没有收回发行权。但汉武帝不允许其他豪强势力盗铸货币,这一点表明汉朝皇帝及有铸币权的郡国势力,是知道铸币权的重要性的,是收回了一部分货币发行权(即所铸币权,铸币权这个说法不准确,货币,其灵魂在于发行,而不是铸造。)。不过,这一招提高了铸币门槛,减少了铸币的主体,表面上对有铸币权的势力较大的郡国是有利的,所以,他们不会反对。不过,这是汉武帝的虚晃一枪,是为了团结他们,同时也是为了麻痹他们。三年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汉武帝以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为由,开始回收各郡国的货币发行权。又过二年,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这次来真的了,汉武帝“悉令郡国毋铸钱”,彻底废除了自汉高祖、迄汉景帝以来的各郡国铸币权;强制规定只有朝庭才有权铸币,而且,汉武帝还把铸币用的铜材由朝庭统管起来,并提高铸币的工艺难度,防止盗铸(即“造假币”)。
汉武帝还有常平仓、盐铁铜酒专营等政策,常平、盐铁等商品国营,恰如公有制工业和商业企业。那种把汉武帝时的财力说成是“文景之治”积攒下来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无法说通的。比如,粮食草料之类,三年后就无法食用,如何积攒?至于铸币,中央可以随时铸造,不必积攒。至于马匹、军器、弓弩、粮草之类,也都有个寿命,怎么积攒?所有这些物资,都需要强大的生产和动员能力。这个能力的形成,与汉武帝中央政权控制了五铢钱发行、盐铁铜酒专营是分不开的。
汉朝以后,历代儒家均反对国家铸币,反对国家盐铁等大宗商品专营,反对“与民争利”,均主张“藏富于民”。汉武帝的作为,岂不是与“儒术”恰恰相反,怎么能说是“独尊儒术”?
今天,国内外私有资本依旧反对国营企业,要尊孔,要弘扬儒家思想,,主张国营企业退出“竞争领域”,指责国营企业没有效率,“与民争利”,嚣叫“藏富于民”之类,一点新意都没有。
其二,汉武帝并没有“罢黜百家”,至少,法家并没有罢黜,而且极受重用。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地主,启用了诸多法家人物。比如桑弘羊、张汤。汉武帝朝中,儒家人物,并不多。此后,历代的儒家,最反感的帝王有两位,一位是秦始皇,一位就是汉武帝——他们吃过秦皇汉武的大亏。历朝历代的儒家,均反对法家,均反对打仗!而汉武帝却打了一辈子仗。据老骗子学者南怀瑾说,汉武帝谥号中的“武”,其实是“穷兵黩武”的意思,是一种批评。儒家把汉武帝远征大宛说成是仅仅为了“汗血宝马”,是为了给自己的小舅子提供个封侯的机会……,总之不择手段黑汉武帝。今天,不是照样有那么一批学者如此指责毛主席吗?把抗日战争的领袖说成是蒋介石,把解放战争说成是内战不值一提,把抗美援朝说成是上了斯大林的当、打了个平手、死了好几十万人,好像是个败仗、对中国毫无意义似的。
其三,董仲舒这个人,其实并不受汉武帝重视。主流学界说,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将儒家思想结合社会需要,并融合各家思想,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这就有些胡扯了。董仲舒一生未受过重用,甚至,汉武帝因其装神弄鬼、胡说八道,曾经要杀他。
其四,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敬天地,事鬼神”这样的唯心主义主张,与孔夫子“子不语怪力乱神”“存而不论”是完全对立的!并不是孔子思想。那种因为董仲舒的言论被汉武帝采纳——其实也没有采纳——,便认为是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人,是不是有些认错了祖宗?
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所谓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而让儒家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说法,是儒家思想主导的中国学术界明目张胆的造假行为,试图用学术造假的方式,鼓吹儒家,贬低法家。
从事西汉历史研究的学者,请帮我一个忙,考证一下我的这些观点对不对。
【吴铭,红歌会网专栏作者,原载公众号“吴铭再评说”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