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证如山的南京大屠杀,容不得半点和稀泥!
笔者在前天的文章中预判,退休的老胡必然会将叼盘和中肯的事业进行下去,那是由其立场、认知和策略共同决定的。
果然,昨天晚上,公告退休才一天的老胡发文,又和起了稀泥。
全文如下:
啰啰嗦嗦许多话,可以归为一句话,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才是真的好。
这种不要斗争,处处求团结的讲法,其实就是抹杀了真假、是非。
首先,哪怕依老胡的退一万步讲,上海震旦学院那位姓宋的女教师无论出于所谓“善意”还是所谓“学术”,其所谓的质疑,其实对于已有的证据并没有逐条的反驳,只有一个令人怀疑其智商的那时都有身份证要逐一对应死难者名单不很简单的事吗,即只有张口即来的“疑”——“你这三十万只是一个中国历史小说的概述”“有名有姓的,都没统计出来几千个人”,并没有相应的“质”,这算哪门子的学术?
更何况不讲大背景,不讲日军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伤害,反而要求作为受害者的我们去反思,这不是站在日本军国主义一边吗?
至于无视南京从1994年开始悼念死难者,全国从2014年开始公祭的事实,张口就来的因为日本抵制冬奥会(事实上并没有),才突然搞公祭,其实就是和那“历史小说里的三十万”、“解放后瞎胡造上下五千年”(事实上是民国学者最先提的,按西方标准五千年也不算错,且近年来的考古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证明)一样,意思就是你G从来不可靠,一贯有前科,一切为了宣传才胡编乱造出来的。
这其实是标准的日本右翼洗白南京大屠杀的方式,也是近几十年来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下的必然。
老胡所谓的“以中国当年的历史考证水平,我们的历史研究根本做不到复原每一个遇难者的姓名等各种资料,这事已经不是史料之争”,恰恰将自己放进了对方的预设战场,不是“史料之争”,而是“政.治斗.争”按那位姓宋女教师的说法,不就可以为了胜利随便编了吗?无意之中,老胡一屁股坐到了对面。
问题的要害就在于这既是政.治斗.争,也是史料之争,史料本就是为了支撑政.治的,政.治也是为了解释历史。
而这史料压根就不是“历史考证水平”的问题。当年南京政.府的管理就做不到宋某人所讲的人人有身份证,加上人口的流动、日军的无差别屠杀、悄悄的掩埋,的确无法确认每一位受害者的身份,但是精确不到每一个人,却可以以群体作为确认,这同样是独立又有效的铁证。
下图是多个独立来源中的一个:
这几天官媒传的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判决。必须要说的是,东京审判是按照英美法系做出的判决,这里头很重要的一个原则是“无罪推定”(有扎实的证据才能定罪),比如松井石根,没找到策划、指挥、纵容南京大屠杀的铁证,虽起诉了九宗罪,最后判了个“怠于防止违约行为”(违反战争法规惯例及违反人道之犯罪之一),依然是甲级战犯,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