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问题研究系列:第三十八章 计划市场对立统一,垄断金融制造非集
建国七十年来,我国已形成了健全的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二元经济结构。经济是一国的命脉,而金融无异是经济命脉中的血液循环系统。如果说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主体的五脏六腑器官,支持着经济主体活动的基础功能,那么非公有制经济则属于遍布身体各个角落的骨骼、结缔、肌肉、皮肤与毛发组织,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构成了我国国民经济这个生动、活泼、健美的机体,全国亿万个家庭则是国民经济体的基底细胞,受着国民经济与金融系统的营养补济,同时也为国民经济与金融做着各自的活动贡献。如果说传统计划金融体系是骨髓造血系统和为五脏六腑组织器官供血的大动脉循环系统,那么民间金融就是为周围皮毛结缔组织供给血液营养的微循环系统。我国的国民经济是建国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建发展起来的,首先创建的就是公有制经济主体,而国民经济的健全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完善则需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正是改革开放让我国的经济成分更加健全和完善。非公有制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相互协调和互补发展使我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有功能分别的,也是互依互存的,共同服务于国民生产生活,二者是相互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公有制经济是计划体制下产生的统筹生产、分配与消费模式,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体制下产生的自由生产、分配与消费模式,计划统筹与市场自由对立,又统一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活动。计划、市场和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公有制经济为非公有制经济奠定基础,非公有制经济为公有制经济提供上升空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计划统筹金融体制,为公有制经济主体提供融资服务,这种计划金融体制显然已不适应随着改革开放而成长起来的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活动,计划金融体制下的金融管理模式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显然,我国的金融体制却受着计划经济思想的禁锢,不能完全真正地为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提供完善健全的服务,为此发展民间金融也是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但是固有的金融体制与监管思想却将民间金融与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加以排斥,不加规范、无法可依、不受权益保护的民间金融活动和民间金融管理阻碍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金融垄断严重影响了民间金融健康发展,也影响到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我国计划保守的垄断金融系统在新时期国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之下,排斥民间金融发展,计划经济保守思想与狭隘的垄断利益思想阻碍着我国民间金融开放政策的实施,阻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我国民间金融开放政策实施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金融管理思想始终维持着计划垄断金融秩序下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思改变,利用金融垄断地位固守成规不思进取,使得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法律法规与我国民间金融开放政策相抵触,而且计划垄断保守的金融管理系统却千方百计地利用政策和固有法规为民间金融构筑法律陷阱限制民间金融发展,利用国家征信垄断与利率管控来向民间金融机构转嫁风险,将民间金融机构当作垄断金融机构的“垃圾”(风险)清理场,长此以来严重地侵害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与民营企业利益,严重阻碍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而垄断金融管理体系对民间金融的“非法集资打击式”监管更是严重地侵害着民间金融政策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为我国民间金融输入了无量风险,同时也为我国金融业制造了无限风险,引发了民间金融危机,加重了我国经济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民间投资与消费能力被非集打击削减导致通货紧缩和经济危机。这种计划垄断金融体系影响到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更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国民经济健康成长,这种计划垄断的金融体系与垄断金融保守思想需要彻底改变。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