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王忠新:对《财经》“社评”的评说
“嘴张的太大,小心被风搧了舌头!”
查百度词条:《财经》是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财经类杂志周刊。据说,这是份“高、大、上”的杂志,因其主要读者为中国的中高级投资者、政府管理层和经济学界。近日,该杂志发表了一篇社评--《提振企业家信心,挖历史旧账之风不可长 》,被各大网站转载后,令《财经》始料不及的,这份杂志却不怎么“高、大、上”的,进入到了草根布衣的视野,并对这篇“社评”产生众多质疑和微词。
一、该“社评”的主要论点
在司马南大战联想柳传志正“战犹酣”,甚至在柳爷已经处于灰头土脸,正狼狈地遭人人喊打之时,作为“高、大、上”的财经类杂志周刊,《财经》不仅冒死发声,还以正规的、高规格的、高分贝的“社评”形式发声,对柳爷绝对是打了一针强心剂。这篇“社评”到底讲了什么?其主要观点:
“民营企业家群体......还是有着这样那样的顾虑和担心。事实上,各级领导为民营企业撑腰喊话打气,本身也是为了回应这种顾虑和担心。
造成民营企业家顾虑和担心的因素......除了这些趋势性、结构性和阶段性问题外,民营企业家还深受一些别有用心的社会舆论导向的困扰。”
“近来又有一股妖风欲将社会舆论的焦点引向当年企业改制时期的所谓历史问题,大有对产权改革兴师问罪甚至反攻倒算之势,其势汹汹,义正词严,动辄以人民利益代言人自居,一时间又弄得人心惶惶。”
“中央对于国企改革、产权改革早有定论,国有和民营资本在优化布局中的进退组合,都是从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国有资产和国民财富整体的保值增值加以判断。”
“在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早已尘埃落定、国有资本监管和经营的主管部门已经依法运行多年的当下,重新炒作国企改制和产权改革的所谓历史问题,无异于搅皱一池春水,并有混水摸鱼之嫌。
这样的言行不利于提振企业家信心、不利于最为广泛有效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能动性,反而会挑动社会矛盾对立情绪,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妨碍人民群众共同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未有之大机遇,我们应该以提振企业家信心为抓手,团结一致向前看,夯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二、直译《财经》“社评”观点
文章,总有文内和文外之意,作为对《财经》“社评”的学习体会,笔者将直译当作一种领会。
该文开宗明义:针对民营企业家群体有顾虑和担心,各级领导为民营企业撑腰喊话打气,就为了给民营企业家提振信心。言外之意,本“社评”也非无厘头的发声,也是有背景,有代表的“为民营企业撑腰喊话打气”。就冲这撑腰、喊话、打气,就分明是击鼓助威,就是站脚助阵。
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5/267894.html
劳动剩余价值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0353.html
共同富裕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1239.html
中国安定不安定从来都不主要决定于民众。主因就是那些特殊人儿们对国家与民众作害。作害与作害者不解决,历史早就作证了,中国早晚都必乱。……
中国安定不安定从来都不主要决定于民众。主因就是那些特殊人儿们对国家与民众作害。作害与作害者不解决,历史早就作证了,中国早晚都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