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树松:这不是一件上乘的视觉艺术作品


——对G20杭州峰会会徽的艺术简评

(图片摘自:山东艺术网)

  视觉形象艺术应该是富有“生命力”,是“活”的,作品与观者是对视的。两相对视之后,作品与观者应该默化融合达到创作者的设计源点,即想表达的作品主旨。设计者的文字解释即是观者欣赏作品时的“桥梁”,观者可以顺着这座桥梁走进设计者的内心。无论文字写得多少,但总应让观者循着文字从心灵的深处直达,或者曲达,或者渐达作品的内涵源点,切忌言过其实。作品无语,但作品的形式及色彩即是作品的语言,即是创作者心灵语言的形式表达。

  近日,在网络欣赏“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作品展/获奖提名作品”时,被“G20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会徽图案所惊目。这幅图案的主体是以“20根线条组成的拱桥轮廓”,正中的“桥洞”以20之“0”表现,主题上面覆以英文、汉隶“中国”印章组成。设计者对图案的寓意文字说明读起来觉得是很好的。但寓意说明是否能真正从图案上表现确实,与文字体现一致,那则是另一个方面。抑或词不达意,抑或图不附词,抑或文图一致等等。

  整个图案造型,由浑然立体的自然“拱桥”景观变成了平面造型的时候,虚实结合,但虚的地方不应过于怎么解释都行的模糊化。虽虚,也应当突出主旨,这是图案的“点睛”之处,体现的是设计者的“智慧、境界、学识,乃至心胸”的综合“本事”。切忌像前些年的“朦胧诗”,让人读之虚无缥缈云雾缭绕的晕头转向。图案整体设计虽说明是“拱桥轮廓”,但实际上让观者一看,却是一个“放眼世界”的眼形,绿底色可嘉,印章红色点缀耳目一新,而中间的“桥洞”则应是眼球的部位,属整个图案设计的主旨核心。但是,恰恰是主要的“点睛”处,却是内涵过于牵强了。据设计者说明:“‘G20’字样中的‘0’居于正中,代表开放、包容、理解和沟通”。但就此处而言,笔者欣赏、琢磨再三,从图案整体观上,图案眼形(抑或桥拱)“语言”和设计说明有点不太合辙。虽是平面造型,但应以立体来看。整个图案前后(正面及背后)都应是很宽泛的,就在前后两边“宽泛”的中平线处,却有一个边缘明显的横设空洞(虽然‘0’左右线有明显的水平断口),既如斩腰,又似关口,更像是无珠之目,怎能体现容纳、流通、融合面向世界的“开放、包容、理解、沟通”的全球宏大经略意境,对此更像是“贪蛇吞象”。此处应“扩虚见实”“空”中“有”物,是真正的表现设计者的心灵之处。再从整体而言,与原景的自然拱桥景图,已经“脱胎换骨”,已完全没有了原地自然景观的意蕴及地域精神(说它是仰卧的少女盆腔酮体,似也有信,此不评述)。说明中的“东西方易于理解,并兼具地域精神的形象”和“注入东方本土的审美意识”实在是难以找到,只是设计者自己的附会罢了。设计者只注重了理论原理设计,缺乏思想、生活和实际内涵。描摹的比照图或许是一幅图片,不知设计者身临其境否?即便亲临,但从作品看并无入心感受。再说,红色印章的“中国”二字,说明虽云“汉隶”,但汉隶笔意、形体,“隶意”明显不足,倒像是“等线体”美术刻字。只有“尝试”和“探索”两个动词令人欣赏,但冠以“东方语境”和“全球视野”大而空洞,也是无法让人恭维的。

  笔者孤陋寡闻、意境不阔,也非专业设计业者,或许达不到设计者的主旨境界,抑或无法弄懂图案的寓意——虽依循说明“桥梁”亦难臻境,实在惭愧。但笔者觉得,艺术门类之间是有其共性的,虽专业术语或有偏差,亦请恕笔者直言,此图案瑕疵超过优点,寓意明显达不到文字说明的意图,甚至南辕北辙,不应是一件上乘的视觉艺术作品。或说,说明文字也有些自扬过誉,也未可知。这只是一件放在类似的好多地方都可以解释的 “时尚温柔”的造型罢了,此作能于国展秀出班行“获奖提名”,凸显的是当下艺术设计环境的浮浅虚躁的整体走向,及美术界的慧识、品味的狭窄与薄弱。笔者以为如是,不知如何?(朱树松·2019年9月25日初稿,10月25日定稿)

  【朱树松·红歌会网专栏作者·为红歌会网投稿】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