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防疫有奇招:零感染下关停所有个体诊所
今天,笔者看到网友传来一张图片,瞬间被气乐了。真想不到,都2022年了,还有如此拍脑洞的决定。
具体情况如下,山西某市主城区下发紧急通知,通知称为保障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决定从即日起暂时关闭所有个体诊所(门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民营医院不得输液,直至全国疫情宣布结束。
笔者不知道这说关就关,真的有法理依据吗?
正常的状态,国家卫健委的规定是各诊所/医院不得接待有类似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的病人,病人需要自行前往定点医院的发热门诊看诊。
这样的安排,一是从西医的角度,新.冠.肺.炎临床症状与感冒等疾病有诸多相似之处,各诊所、医院不接待,是防止有漏诊、误诊,造成在诊所或医院内的交叉感染;二是定点医院的发热门诊能充分发挥哨点的作用,对当地的疫情起到监控的作用。
但是,国家卫健委并没有停止个体诊所对其他病症的诊断,也没有停止诊所和医院的输液(虽然当下输液被滥用于基层多用于感冒等是事实)。一个合法的诊所唯一停诊的理由是,其所在片区因为出现确诊病例成为管控区或封控区——哪怕如此,解封之后,依然可以且应该正常看诊。
而且,《医师法》刚刚于3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医生合法的执业行医,不应当受到不当干涉。
奇怪的是,个体诊所必须要停,为什么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又可以开?标准真的是统一的吗?若真有非法行医或违反国家防疫规定的,依法依规办就是了,为何要多此一举,还特别针对个体诊所呢?
在笔者的经验中,国内许多地方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其实也承包给了个体,它与私人诊所最大的区别大概在于有着官方的身份和相应的补贴。
毫无正当理由的想停就停,于理无凭于法无据。
从群众需要的角度,虽然我们实行了分级诊疗机制,但是现实的情况是群众小病自己找药吃自己扛,扛不住了就到附近的诊所或乡镇卫生院看,实在看不好才去县一级医院,大病则直接就涌向了市一级或省会城市的大医院。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小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其实发挥着重要作用,群众日常生病靠的主要就是它们。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小诊所的比例为1:n,这n一般都会大于3。这下一刀切地将个体诊所给停了,不知道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得到底怎么样,究竟能不能接待涌入的人群,满足群众看病的需求?
起码从笔者的观察来看,应该会很难。
从民生的角度,个体私人诊所毫无理由地突然被关停,那它们的经营者岂不是要去喝西北风?这难道不是民生?疫情两年多来,全国各地一再散发的病例,其实许多基层的群众经济已经捉襟见肘了,真的是咬牙在抗。试问,许多街区,还有两年前的热闹景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