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加大对学术造假行为的惩治力度

2022-03-31
作者: 梁炳辉 来源: 红歌会网

  据《反腐廉政月刊》近日报道,我国高校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涉及学术造假的事件。这种现象目前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影响着高校的健康发展。

  近期关于高校教师学术造假的新闻频频见于各种媒体。更有甚者,比如中山大学教师王哲等人师德失范、多次学术造假,曾被该校教师郭颐顿实名举报、公开揭露。让人吃惊的是,本来应该被清除出教师队伍的王哲,最近在没有校方公示和科研成果的情况下居然成为了“教授”。这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学术造假说明了学术腐败的严重性和“保护伞”问题。学术造假的背后是师德师风的沦丧。师德师风是教育的灵魂,是人民教师的良心;教书者必先行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前不久,国家教育部制定印发了《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高校教师出现违反师德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或处分。当前,对学术造假案例,各高校必须采取公开通报的方式,加大对学术造假行为的惩治力度。

  治理学术腐败也要打掉“保护伞”。学术造假的“保护伞”固然与高校教师自律、利益集团影响和学术道德建设存在的弊端有关,与学术机制存在的缺陷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行政监督不严、舆论监督不够、司法监察不足,“本校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等盛行,这些都充当了学术造假的“保护伞”。要治理学术腐败,必须彻底铲除保护主义的温床,坚决打掉学术腐败的“保护伞”。

  学术造假及其“保护伞”是侵蚀学术诚信和学术健康的毒瘤。要清除这种毒瘤,就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重拳整治学术腐败及其“保护伞”。要撤销学术造假者所获得的职称(职务)和因其取得的一切荣誉,并计入个人诚信记录;另外,还要严肃处罚那些为学术造假者充当“保护伞”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得以健康发展,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