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教材和假核酸,到底是谁在捣鬼?
最近有两件事震惊全网,一个是用了近十年的“毒教材”被曝光出来;一个是北京查处多家核酸检测造假机构。
这两件事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但其实都指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内部敌人比外部的威胁更可怕,更值得我们警惕。
虽然外部渗透阴谋论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问题的本质,但是,我们不能简单或单纯地将“毒教材”问题归结为审美问题,也不能简单将核酸检测弄虚作假事件归结为市场逐利行为。
两个事件都指向了,队伍里有敌人和坏人,内部存在深厚的利益链条和腐败问题,必须严查罪证,严肃追责,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这两件事情也都说明了,国家安全并不是很遥远的事情,而是切身发生在我们身边,“毒教材”指向的意识形态渗透问题很可能是冰山一角,而核酸检测造假则危害国家疫情防控成效和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这不得不让人在惊出一身冷汗的同时,意识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多条证据指向,“毒教材”不只是审美问题,而是用心险恶
随着“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问题被推上热搜,越来越多的问题被网友深扒出来:
普遍存在眼距过宽、鼻梁塌陷、眼神呆滞、高发际线、诡异吐舌等唐氏儿形象;
无处不在的性暗示,软色情等内容,如勾勒男童下体线条,露女孩裙底,袭胸等;
存在多处精日和崇洋媚外元素,如出现日军战机编号、美国星条旗,以及五星红旗画反,甚至将日军背老太的照片标识为学雷锋……
如果说画风问题只是偏离大众审美,想凸显作者的“特立独行”,尚不能上升到意识形态有问题的话;那么,后面被扒出的性暗示和精日元素绝对不可能是无心之失,而是“夹带私货”的卑劣丑陋之举。
国旗画反,地图画错,或许还能解释为“无心之失”,但堂而皇之地在见缝插针画出日本战机,连编号都画得清晰可见,这绝对不是一句“无心”可以含混过去的。这种从细微处进行文化渗透的行为,简直让人细思极恐。
现在有网友曝出,很多小朋友把一些丑陋的插画改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还有的把插画里的人都带上了口罩,说明小朋友在这个问题上是敏感的,有感觉的。有的人还曝出,许多小朋友喜欢学书本里跪着玩玩具……
这些都是“毒教材”对祖国的花朵“潜移默化”地残害,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堪比以前的“毒奶粉”事件。
大家的愤慨之处在于,如此别有用心的“毒教材”插画设计,是如何用了将近十年,而发审环节一路开绿灯的?为什么到现在才被发现、受到重视以及引爆全网舆论?
业内人士指出,出版一本图书要经过三审三校的严格流程,即一本图书产生之前,要经历责任编辑、副编审、编审三次审稿。此后,还要在校对部门经历3次校对,最终才能出版。三审主要是解决书本中的大的方向性、结构性、思想性的错误,而三校更注重细节,主要解决图书中图文的基本的错误。
跟屁虫豕知多少,没文没化自觉高。
跟屁虫豕知多少,没文没化自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