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爱玥:倒打一耙?但这份名单真的很有参考价值
昨天,有人在网上发布了一个名单,据说名单中的人“仅在网上看到一些捕风捉影式的指控,就可以打着‘爱国’的旗号,随意网暴一个卫健委官员,专家组成员……”看了名单后,吓得我赶紧把名单中还未关注的都给关注了。
按照此人的说法,上海的卫健委官员也好,专家组成员也好,大概都是不能质疑的,但凡质疑就成“网暴”了。那么问题来了,此人此前公知质疑张伯礼院士“如果因为过度防疫导致成百上千位老人无法正常就医而死亡,你们能不能承受?比如我母亲”,这又算不算“网暴”呢。总不能别人质疑上海的卫健委官员和专家组成员就是“网暴”,此人质疑张伯礼院士就合情合理吧?张伯礼院士可是“人民英雄”,怎么看都比上海的卫健委官员和专家组成员更有牌面吧。
此人将“动态清零”与“过度防疫”划等号,为了反对“动态清零”,甚至不惜诅咒其母亲可能“因为过度防疫而死亡”,底线之低就不用我多说了。我只是好奇,此人将上海的“动态清零”称为“过度防疫”,上海的卫健委官员和专家组成员是如何看待的。按照吴凡女士的说法,上海的抗疫体现了“上海的力度、上海的速度、上海的精度、上海的温度、以及老百姓的幸福度”,这怎么就“过度”了呢?
此人的言论希望上海有关方面重视,毕竟,上海为了“动态清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如果还要蒙受“过度防疫”的不白之冤的话,那就太不公平了。至于此人诅咒自己的母亲,那倒是此人家事,外人是很难说什么的。无论如何,祝老人健康长寿吧,还有,千万不要上网,要是看到气出个好歹那划不着了。
我更想说的是这个名单。名单里的人我大多认识,有的还认识多年,对此,我是非常骄傲的,当然,也有些年轻人,我不认识或不熟悉的,这说明网络上有影响力的爱国者在不断涌现,这也说明爱国是最大的同心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维护网络正气的行列中了,这是大好事。
类似的名单以前也有过,但“砸烂公检法”的大帽子还是让我感到新奇。又一次,我的老朋友杨华出现在了名单里,不仅出现在了名单里,还被作为“上海叛徒”被单独拉出来“示众”,坦白说,老杨的性格确实很不讨喜,脾气上来了什么大实话都敢说,但要说杨华“为了流量写小作文”就太离谱了,至于那个小姑娘的悲剧就更和杨华八竿子打不着了。由此也能看出此人多恨杨华了,不仅扣帽子,还要搞“莫须有”,这是要把杨华往死里整啊。
公知“为了流量写小作文”不新鲜,无论是方方,还是那个“陕西方方”,说白了不都是“为了流量写小作文”吗?当然,人都是要穿衣吃饭的,要是啥收益没有,有多少人会没事就上网、码字呢。但区别还是有的,公知的“小作文”大多都是建立在造谣传谣和虚情假意之上的,别的不说,什么样的人才会用“满地无主手机”博眼球、赚稿费呢?
我没有出现在名单里,这说明我做得还不够多、不够好,但与被公知“记录在案”,随时可能要面对公知的明枪暗箭相比,我还是比较庆幸的。我不是什么英雄,也不想做什么英雄,更没那么多时间精力去和公知“斗智斗勇”。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这道理我还是懂的。我只是想安静的摆点事实、讲点道理,没事打个野,刷个辅助啥的,这不会有什么流量,更不会有多少打赏,但至少也不会那么累。
我很清楚,这这样的人是做不来英雄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仰慕英雄。司马南、侠骨柔情的杨华、明德先生等人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英雄不是那么好当的,司马南曾经被“大师”的信徒打个半死,侠骨柔情的杨华曾因诬告抹黑身心俱疲,就连退休了都无法安生,至于明德先生会怎样,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我乐观不起来。
爱国网民是可以分为很多种的。有像郭靖那样为国为民即便伤痕累累也绝不言退的“儒家式”爱国网民,如司马南、侠骨柔情的杨华、明德先生……亦有像杨过那样愿意为国为民轰轰烈烈一场却随时可能远离的“道家式”爱国网民,比如像我这样的。
虽然爱国只有真假之分,没有高下之别,不过,相比之下,“儒家式”爱国网民显然更令人敬佩,要不怎么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呢?
实话实说,将自己比作杨过那样的“道家式”爱国网民,我是多少有点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嫌疑的。好在,无论哪种类型的爱国网民,只要爱国就好,就像给我捧场的朋友,无论是捧人场,还是捧钱场,我唯一敢肯定的是爱国让我们走到了一起。
那就让我们继续一起走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