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殇:市场、算计与川中电荒
太阳照在大地上。远处的青山映着蓝天,田间的鱼塘里添上了一抹鱼肚白。这是货真价实的鱼肚白:下午停了电,家里的鱼塘里泵不起氧气,鱼儿喘不过气来,纷纷露出了鱼肚白——嗝屁了。
发电大省四川的电荒突然来了。
一
电虽然荒,可也荒得不大一样,有些厚,有些薄。
春熙路的灯光暗下来了,地铁的灯光也暗淡了许多,以至于市民们调侃“有些怕”。大商场的空调开到了二十八度,说是为了省电。
如果说节电给市民的生活带来的是“影响”,那么,停电带给农村的就是灾难了。
停电停得最猛的又是哪儿呢?看起来是不大值钱,又不大能出声的农村地区。电荒以来,停电几乎成了酷暑下农村生活的常态。以绵阳安县桑枣镇某村为例,这些天每天都停,没有告知:前天上午11点停电,下午大概19点来电;昨天19点停电,今天凌晨2点来电……今天的电停不停还是未知数。而且各村轮着停,随机得很。
据说,最厉害的是南充和达州。达州农村每天停10小时,没有通知。达州市民则每天停6小时,有通知。在南充,西充县城北片和南片轮流停电,每次都停七八个小时。县城如此,农村更不用说了。
相较而言,停电、甚至限电在东部沿海都比较稀见。上海照旧搞着灯光秀,还发函让四川保证产业上游企业的供电稳定。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恰巧在浙东沿海某县碰上了一回停电,一次严格划定区域的停电。停的是江西等外省籍人员聚居的新区。
当然,停电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乡亲们说,农村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他们都不怕晒不怕累的,没啥意见。年轻人有抱怨,但人数比较少,没啥声音。
还有的说,西充那边的农村很多地方才通电也没十几年,“都习惯的。”
二
停电,大概谁都不愿意。但一定要停,要有取、舍,那就得估量算计一番。市场教会了人们算计,人们便要算计。都要造成伤害,那就挑不吱声的下手吧!损失小些,反对也少些。
这次电荒,越穷的地方,越是没发言权的地方停电时间越久,也越是随机。城市停电前先通知而农村则随时被停电,城市停电时间短于农村,中心城市限电而不停电……电流,电流,本来要处处流动的电流,却在不同的人面前露出不同的表情:谄媚的;和善的;严肃的;狰狞的。
看来,输电线也是通人性的,还是现代的人性。嫌贫、爱富、欺软、怕硬,一样也没落下。
三
原先,你吃着火锅唱着歌,我冒着酷暑干着活,各自不相干。生活就是这么多样。
一条输电线将我们联系起来,我们之间便有了联系。当然,从根子上说,是市场连起了人们。这个将人们联结在一起的过程,也就是生产社会化的过程。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