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巴基斯坦从患难之交到“铁杆兄弟”
越南最高领导人阮富仲离开北京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便接踵而至(11月1-2日),此访是夏巴兹4月份就任总理后首次访华。今天到访北京的是坦桑尼亚总统哈桑,明天有德国总理朔尔茨,接下来还有印尼的G20峰会、泰国的APEC峰会……中国将进入大国外交的繁忙时间。
在这一系列外交互动中,巴基斯坦一直是中国的“铁杆兄弟”,网上经常称呼它为“巴铁”,官方也引用了“巴铁”的称呼,王毅同志在2018年4月就说过:让“巴铁”永不生锈,百炼成钢。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有些特殊,从历史来说,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传承的文明古国,而巴基斯坦在1947年之前是一片空白,甚至不存在“巴基斯坦”这个名词。
在英国对南亚次大陆进行殖民统治时期,今天的巴基斯坦地区分成了五个部分:旁遮普,信德,克什米尔,俾路支和阿富汗尼亚。
印巴分离时,英国人创造了一个国名,英文为Pakistan(字母P代表旁遮普Punjab,a代表阿富汗尼亚Afghania,k代表克什米尔Kashmir,i代表信德sindh,stan代表俾路支斯坦Balochistan),在波斯语系之中,Paki有圣洁的意思,stan的意思为之地,寓意“圣洁之地”,这就是巴基斯坦国名的来历。
中巴关系的另一层特殊性是,它曾是美国的盟友。
作为一个全新的国家,巴基斯坦除了宗教这根纽带之外,在治国问题上可以说是毫无经验,甚至有的省份还是部落制,只知酋长,不知元首。
再加上与印度的敌对关系,因此,巴基斯坦需要依靠强大的外部力量来维持国家的存在。
英国已明显衰落,美国便“天然”地成为了巴基斯坦的盟友,国大党执政的印度则倾向于苏联。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就在中国周边搞出了一个“亚洲版北约”,1954年9月8日,美国在菲律宾马尼拉召集会议,将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组成一个“东南亚条约组织”(SEATO)。
这是一个针对中国的搞笑联盟,名为“东南亚条约组织”,真正的东南亚国家却只有泰国和菲律宾。
1955年,美国将巴基斯坦拉进了另一个群--《巴格达条约》。
但巴基斯坦既不想反共,更不想反华。他各种进群,目的就是为了对抗印度。美国提供军火帮助巴基斯坦提升军力;巴基斯坦成为美国在南亚地区(印度洋)一个立足点。
中国也看到了这一点,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期间,周总理与巴基斯坦总理阿里·布托接触(边上是他的女儿贝娜齐尔·布托,伊斯兰世界首位女总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