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留痕:马克龙访美或决定中欧、中美关系的走向
【据法新社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访美首日(当地时间11月30日)对东道主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进行了“非外交式、直截了当”的批评,称美国的工业补贴对法国商界而言“极其咄咄逼人”。图为当地时间11月30日晚,马克龙在华盛顿法国驻美大使馆演讲(图源:英媒)】
法国总统马克龙已前往美国进行访问。此访有三大议题:俄乌冲突、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以及协调对华战略立场。《通胀削减法案》问题应当是重中之重,因为这涉及到是否会引发美欧贸易冲突。不管结果如何,都将决定法国和欧盟的对华关系立场,也将影响到美国未来的对华政策走向。
法国总统马克龙访美的背景主要有四:
一是,俄乌冲突呈现胶着状态。也可以说即将进入新的转折点。美欧需要协调立场面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化。
二是,欧洲正处于严重的安全和经济衰退状态。特别是能源、电力危机给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的严重冲击。关键是目前欧洲找不到解决的办法。继续下去,不但加剧欧盟的分裂,也会加剧欧洲国家的动乱。
三是,美国高价向欧洲销售能源以及《通胀削减法案》对欧洲经济带来的巨大伤害,严重影响到了美欧关系。在欧洲受损严重以及急于化解危机的关键时刻,美国非但不帮忙,甚至于还落井下石。
四是,协调对华战略。在对华战略问题上,尽管法德等国一再表态不在中美间选边、站队,也反对抗阵营对抗,但欧盟的对华立场却始终处于摇摆不定或犹豫不决的状态。既想要与中国合作走出危机,又怕得罪美国,还怕对中国产生依赖症。
实际上,马克龙也可能并不想协调对华立场,而是想拿中国说事,逼拜登在其它问题上让步欧洲。
从以上这四大背景因素来看,内部分裂,经济衰退,社会混乱,直接导致了战略混乱。如何化解衰退危机,应当是重点。或者说不能及时阻止衰退危机,欧洲就会沉沦下去。目前是到了欧洲战略向何去的选择的时候了。
这个选择,一是俄乌冲突的立场和对策;二是与美国的关系立场;三是对华政策取向。
目前普遍的共识是,欧洲已经成了俄乌冲突的最大受害者。也就是牺牲了欧洲的利益来成全美国的削弱俄罗斯战略。
尽管拜登政府一直强调坚定地支持乌克兰,但显然近来也在暗示应当恢复俄乌谈判。特别是美国共和党获得了众院控制权的情况之下,很可能弱化对俄乌克兰的支持。美国要弱化对乌的支持,已经疲惫不堪的欧洲应当怎么办?作为欧盟的带头大哥之一,马克龙必须与拜登沟通,必须知道拜登接下来到底要如何?尽管不能协调立场完全的一致,也要有共同的目标,更不能相互拆台。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