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恶化,欧洲又面临一个战争黑洞
众所周知,巴尔干半岛向来被称为欧洲火药桶,只要有一点火星,稍有处理不慎就会变成一场接着一场的战争。
1999年科索沃战争,导致科索沃地区被从塞尔维亚肢解出来,俨然成为了欧洲一个战争黑洞。
俄乌军事冲突期间,西方又开始折腾塞尔维亚,冯德莱恩10月28日亲自出马跑到塞尔维亚南部城市尼什,视察由欧盟出资7000万欧元援建的”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天然气管道枢纽。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机场为她送上一束鲜花,冯德莱恩带来的礼物是欧盟提供给塞尔维亚1.65亿欧元的额外能源补贴。
一向喜欢用价值观敲打塞尔维亚的冯德莱恩怎么会突然变得和蔼可亲、出手大方?
其实在这温馨和谐的画面之外,双方正在剑拔弩张。
冯德莱恩的礼物可不是那么好拿的,这钱什么时候给还不知道,要看武契奇的表现。
在随后的共同记者会上,双方就摊牌了。冯德莱恩要求塞尔维亚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列,并暗示其要疏远中国。
她最后说,“最重要的是(塞尔维亚)与我们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最终加入欧盟,这意味着我们共享价值观。”
武契奇也公开回应,塞尔维亚将维护与中国一贯的良好关系,并在乌克兰问题上保持原则立场,不会对俄罗斯进行制裁。
冯德莱恩”亲善之旅“,已过去一个多月了,她的善意就跟那束鲜花一样,早已枯萎。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发力点就是科索沃。
科索沃当局也很配合,他们在不断地挑事。
他们制造了“车牌事件”(居住在科索沃的塞族居民不得使用塞尔维亚车牌,否则处罚),并纵容暴徒袭击塞族人,还辞退了塞族警察,换成阿尔巴尼亚族警察,摆明是要制造冲突,使局势恶化。
11月19日,武契奇警告说,“科索沃将成为地球上的地狱”。
但科索沃的挑衅还在继续,本月开始,塞族人居住的祖宾波托克、莱波萨维奇和米特罗维察等地的行政机构和选举委员会机构甚至遭到了手榴弹袭击。
一些塞族居民经营的咖啡馆和商店都已因恐惧而关门,而科索沃当局则以“维持治安”为名,派“军警”部队在装甲车的护送下,来到米特罗维察,封锁了该地区,并且有一辆装甲车刻意停在一所塞族幼儿园院子里。
塞尔维亚政府有两种应对方式:
一、武契奇致函北约驻科索沃维和部队司令,要求派遣塞尔维亚警察和军队进驻科索沃。
二、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244号决议,塞尔维亚自行派兵进入科索沃。
第一种方式,几乎不可能实现,武契奇也表示会遭到拒绝。北约维和部队是以“公正地维护双方居民安全”的名义而存在的,如果让塞尔维亚军警进来,那还怎么拉“偏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