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虬:正确引导民营经济,首先要认清资本本质
正确引导民营经济,首先要认清资本本质
——三评胡德平先生的民营经济观点
在和胡德平先生讨论中,为什么说在“消灭私有制”上的争论,不是词语之争,更多的是思想体系、基本观点、不同主义的分歧呢?“消灭私有制”是一个历史过程,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的农村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集体化道路、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消灭私有制的一个进程,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在集体经济时期,保持自留地政策,和今天宪法确定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也都是为了最终消灭私有制而采取的阶段性政策。胡德平先生用“扬弃私有制”反对“消灭私有制”的观点,把“消灭私有制”判断为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以折中主义的形式,实质上否定具体的革命进程和初心理想,逆革命历史而动,这是一种思想右倾,自然背离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时期,集中地反映在对待资本的态度上。
胡德平先生对资本有其深入的思考:
“现在政府已开始从经营管理国有企业的功能向经营管理国有资本转换,民有资本也大大扩展了。资本的逐利作用是天然的,总不能认为国有的资本就是善,民有的资本就是恶,资本本无善恶,我国法律从未做出这种区分,民营经济是人民经济的一部分,唯在党和政府驭之而已”(胡德平:《共同富裕和市场、资本的关系——民营企业的一种新的扶贫形式》)。
承认“资本的逐利作用是天然的”,令人欣慰。但“资本本无善恶”一语,看起来解放思想尺度很大,但一步就掉进了泥坑,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在思想理论上言不及义,误导经济。
马克思抓住资本主义生产和社会的核心,深刻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正如他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所指出的“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体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而否定资本的社会生产关系属性,把资本看成物,见物不见人,不区分不同资本的社会性质,不能按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定位其功能和作用,就很容易绕过资本的本质,在思想和理论上出现现代修正主义倾向。
西方马克思主义即现代修正主义认为,马克思描述资本原始积累提出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过时了,是马克思对早期资本主义的描述,不能反映现代文明资本主义。它们把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绝对剩余价值向相对剩余价值的转变,把雇佣劳动阶级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的转变,把马克思说的资产阶级把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略微放松一点看作资本性质发生了根本质变。正如苏联解体前,苏共政治局主管意识形态的官员公开提出,目前世界正处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汇的时代,彻底背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性。这类思想在当前比较活跃的两种观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