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杰:官本位社会里跪着的大学老师如何教出站着的大学生?
2023年“双节”期间校园里举报老师之风惊动官媒扎堆报道,何以然?从文革到十年前的“唱红打黑”一再走样,归根结底都是官本位主义作祟。
2023年10月3日《北京青年报》某记者深度报道:“2023年春天,李萌入职了湖北一所公立小学,成为四年级的数学老师。她是记者采访中被举报次数最多的。粗略估算,在春季学期就有十几次,到最后,她‘听到那些举报的理由都想笑’。由此引起了关于教师被扩大化举报背后的担忧……”追根溯源,2018年11月教育部发布针对大学、中小学与幼儿园老师的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要求教育界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并严肃惩处,校园里不实的“扩大化举报”随之而泛滥成灾。2023年8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要对被不实举报的老师及时澄清公开正名,对恶意歪曲事实诽谤诋毁老师的蹭流量者坚决回击……我们该信哪种话?官话?人话?鬼话?“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幼儿园里是这样,中小学里是这样,大学呢?
举报老师不是简单的支持或反对的官方表态就能一语定乾坤的,能不能耐心的就事论事才是要害。举报老师的合理性不是一纸红头文件就能说清的,任何规则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衍生的所有问题。一言以蔽之,官本位社会在信息时代不可持续。校园里举报成风后心术不正的学生及其家长难免在教育界“猥琐发育”喧宾夺主,从幼儿园蔓延到大学甚至中科院都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大学老师在精神上要对官样文章跪着,对学校领导跪着,对学生及其家长跪着,对自家私货跪着,那么学生就要随之而对官样文章跪着,对学校领导跪着,对自己的家长跪着,对学校水课跪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象牙塔沦为官本位社会的太监净身房则难免误人子弟而遗患无穷。
“设不设教师节并不重要,如果学生举报教师受到鼓励,如果官员高高在上训斥教师,天天是教师节也没用!”于建嵘在2023年教师节重发了一篇“旧文”:于建嵘在文中,介绍了他的大半辈子教师生涯中两次被举报、两次与地方领导发生正面冲突的四个事例。第一次是在其所在学校的研究生院被邀请做演讲时被学生举报了,但调查的结果是他讲的都是事实,观点也没有问题。第二次是他被中国石油大学人文学院的饶院长请去演讲时被举报了,但饶教授将来调查的人痛骂了一通。第三次是在江西万载县一个大讲坛里给全县几百名党政干部演讲,直言该县搞大跃进式的开发区建设与乱拆民房不许法院受理,该县县委书记在请其吃饭时拍着桌子责问“我们这些县委书记不拆迁,你们知识分子吃什么?”于建嵘一怒之下痛斥:“你这种东西,有资格同我吃饭?!”于建嵘掀了县委书记的饭桌挥手而去,这个县里有人把县委书记当作政坛对手,将县委书记的举报材料送来,于建嵘当着这些送材料的官员的面将那些材料撕碎丟进垃圾桶,“我是教师,不是告密者,更不是什么人的打手。”第四次是在中国最著名大学的课堂上给一个省教育厅组织的干部讲课,于建嵘讲了这个省的几个事例。带队的女厅长冲到讲台上指责其不该批评他们省,于建嵘生气地猛拍讲台,“今天在这里没有什么副厅长,只有学员。如果不爱听,请你立刻离开教室”。女副厅长大喊:“这个课我们不听了”。但她的几十位部下没有一个跟着她离开教室,反而在她走后热烈地鼓掌,课后还排着队与于建嵘合影,课评还给了最高分。“尊师重教”曾被视为中华美德,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精髓,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对此是有同感与共识的。于建嵘看不惯的是大家只会在教师节想起所谓的“尊师重教”,实际上却未能真正或完全形成全民上下尊重老师的意识与基因!官员随意训斥老师显然是“鼻子大压死嘴”的权力官威之表现,也是将老师视作听话小绵羊的官本位思维在教育界的延伸而已!权力而已对老师颐指气使而缺乏真正的尊重,教育往往只能成为权力从属的工具,老师缺乏独立的人格与思想又岂能教育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生?“学生随意举报且受鼓励”当然不对题,但老师就不能被举报吗?如果老师真正有违法犯罪等行为,包括学生在内皆可按法定程序举报。但如果是符合教学、学术甚至包括思想在内等知识范畴内的教学、研讨与探索也成了学生随意举报的内容与对象,这会让教育者人人感到自危,老师们只能照本宣科上课则会培养出一个个教科书模版下完全一样的复制品。老师们的政治观点当然不可能完全会得到学生的认同,这其实也是正常现象,师生间正常的有关知识、学术的争论可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解决,但不应嗅觉灵敏地予以上纲上线并采取揭发、告密的方式“整人”。哪怕老师的课堂内容中有重大错误也本该按规定的程序正常的互相批评或投诉,而不是采取如此龌蹉或激烈对抗的方式,这样的做法只会制造师生之间相互不再信任的人性撕裂,直至毁掉我们的教育甚至是社会互信的基础!2015年1月23日《人民日报》官微称:“不告密不揭发是道德底线。至今,‘告密揭发’思维还时常作祟。某高校期末题‘选出你认为翘课最多的3名同学’,这不是在鼓励学生相互揭发吗?一个经常有人‘打小报告’的班级,同学、师生间一定疏远而戒备;告密成风的社会是人人自危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去基本信任,甚至毁掉社会道德基础”。“人人互相揭发告密”盛行于内卷的东亚儒家文化圈,类似的教训岂能无限复制?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