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邵良:简论资金与资本的问题

2024-03-16
作者: 萧邵良 来源: 红歌会网

  资金与资本,是近代以来两个根本不同的政治经济学基本范畴,体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根本对立的生产关系,以及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里注重资金,全民解放,没有剥削阶级,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勤劳致富,讲求物质和精神文明,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资本主义社会里注重资本,贫富两极分化,资产阶级统治剥削工人阶级,极少数资本家和贪腐官僚发财作威“享清福”,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修正主义,始终注重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公平正义,正确理解和区别应用政治经济学基本范畴,避免资金与资本混为一谈,甚至张冠李戴,贻误国家治理大事和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光辉前途。

  资金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俗称本钱或款项,是指筹措起来可供国家和集体经济组织使用或运用的金钱,通常用于国营公司、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上。公司、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吸收和拥有资金,亦有以借贷或变卖资产的方式筹措资金的。资金的充裕与否,通常是一个企业或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尤其以新成立的公司、企业或集体经济组织为然,除了公司、企业或集体经济组织拥有者于公司、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初期所拥有的金钱之外,现代企业或集体经济组织大多以吸引社会投资的方式来吸收资金,亦有以借贷或变卖资产的方式筹措资金的。

  资金是社会主义国家经营工商业和集体经济的社会本钱,也曾简称社本、本金、本钱等,是代指国家用作提升国民经济水平的物资或货币。资金用货币形式来体现,用作周转,实现构造社会物质财富所需要的价值积累作用,社会主义的资金也为发展社会扩大再生产而垫资,构建价值增值走向。资金按分配形式,分为根据财政盈亏方式来分配的财政资金,以及根据金融借贷方式而分配的信贷资金。

  国家资金按用途分为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以及用于制造运营行为的资金。按融资平台融资投行界资金。按在再生产过程中的流转运作情况,分为不动产、机械设备等的固定资金形式,以及材料、制作品、成品、货品、银行存款类的流动资金。不管是哪一类资金,都将会参加到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之中,并处于不间断的社会运作。资金仅在流转运作中,才可以保留原有价值并使原有价值得以增值。

  资金是指经营工商业和农业的本钱,也指国家用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资或货币。资金是以货币来表现,用来进行周转,满足创造社会物质财富所需要的价值,它体现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资金是垫支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用于创造新价值即新增价值,并增加社会净增产品价值的媒介价值。

  资金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具有综合性,其含义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资金是垫支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用于创造新价值即净增价值,并增加社会净增产品价值的媒介价值。2、资金是以货币表现,用来进行周转,满足社会物质财富需要的价值,它体现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3、资金是用于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有价值的物资和货币。4、资金是国民经济中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

  资本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范畴,是资本家用于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料和货币。也泛指资本家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款项。资本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指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用于工资的金钱、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在金融学和会计领域,资本通常用来代表金融财富,特别是用于经商、兴办企业的金融资产。在广义上,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三卷《资本论》巨著,广泛深入地专门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第一卷从资本主义前提条件,即商品经济及其商品的二重性入手,系统研究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深入研究阐述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指明资本积累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内在矛盾不断加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走向崩溃和灭亡。“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削者就要被剥夺了。”第二卷全面考察了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第I部类)和消费资料生产(第II部类),分析了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矛盾运动,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无政府状态和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第三卷分析了剩余价值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全部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信贷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契约瓜分,指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下,工人阶级不仅深受直接雇佣他的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而且深受整个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工人阶级要摆脱被剥削被奴役被压迫的地位,就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及其矛盾的分析,科学预言了未来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未来新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生产资料归社会所公有,成为社会不断发展的本钱,即资金;社会生产由计划来调节和控制;阶级差别、城乡差别、脑体劳动差别将逐步消失;个人将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社会发展进入大同理想境界。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指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以资金为基本范畴的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当家作主、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这使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从此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从而为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可靠条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这样经济基础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1954年6月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曾经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就是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难起点。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后期的29年里,克服国际冷战格局的严重影响、西方国家以及苏联的持续封锁,以及 “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交替影响,能够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使新中国建立起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快速迈向社会主义富强国家。

  第二个时期是指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召开前,以资本为基本经济范畴,以推行私有化、市场化为手段,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新时期。学习和引进的西方市场经济,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不考虑货币严重贬值因素,从1978年到2018年的30多年间,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了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到90万亿元,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46230亿美元;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3072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原煤产量从6.18亿吨增加到36.84亿吨;原油产量从1.04亿吨增加到1.89亿吨;发电量从2565亿千瓦小时增加到71117.7亿千瓦小时;钢材产量从2208万吨增加到110551.6万吨;汽车产量从14.91万辆增加到2781.9万辆,此外轿车有1160万辆;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39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14617元;国内出游人数达到53.4亿人次,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到1.62亿人次,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三个时期是指2012年11月8日至11月14日召开中共十八大以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连续不断的逐步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是从1978年至2011年,新中国由一个尚有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几乎被帝国主义持续封锁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经济繁荣,有着活跃市场的强大经济体,并减少了当时世界近1/5的贫困人口。二是人民生活也伴随着改革进程日益改善,物质精神生活逐步丰富,2009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2万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出现资本主义复辟的新问题。一是在农业方面,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制度的解体与生产承包责任制(实则单干)的推行,使得规模经营和农业机械化完全停止,大型水利设施无人维护,同时,依托在人民公社基础之上的合作医疗迅速消失,使得农民社会保障形同虚设。二是由于坚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指导思想,使得城乡差距加大,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导致中国出现令世界关注的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很难想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一个所谓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里。三是由于90年代政府并没有给予这个问题很多关注,于是城乡问题愈演愈烈,演变为实现高速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的重大阻碍,即三农问题。四是在城市方面,由于引入西方市场机制,及所谓“民营企业”,推行私有化和市场化,鼓励企业间破产兼并,使得原先众多的国有企业大量破产,数百万工人失业,严重动摇了共产党在工人阶级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直到政府引入下岗再就业政策,努力减少失业人口,这个矛盾才有所缓解,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与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却受到了普遍的质疑。同时,医疗改革,住房改革,教育改革中所暴露出的资本化、市场化、贪腐化等严重问题,动摇着社会稳定的基石,使得社会心理日益扭曲,冷漠、拜金、官僚化、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贪腐“享清福”盛行。五是于此同时,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的严重两极分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人心,使得人民群众的普遍觉醒度大幅度提升,人民群众的社会观点逐渐多元化,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里越来越混乱,逐渐动摇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这不能不引起新时期党中央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高度重视和再改革,不能不坚定不移地回归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道路。

  文/萧邵良,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