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旸:为何要解放而不只是统一台湾?

2024-06-11
作者: 李子旸 来源: 铅笔经济学微信号

  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七十多年,取得了一系列国家发展建设的重大成果,但是,还有一个历史使命有待完成,那就是祖国的彻底统一。台湾问题还悬而未决,而且,未来的解决方式是和平统一,还是武力统一,也完全不确定。

  著名话剧《茶馆》有这么一幕。第三场,多年以后,王掌柜、常四爷、秦二爷三位老人再次在茶馆里相遇。常四爷拿出一包花生米请大家吃。秦二爷指指自己的嘴,摇头苦笑。常四爷会意地一笑:“呵呵,有了花生米,又没了牙了……”

  新中国刚建立时,如果能有现在中国海空军实力的一小部分,早就顺利解放台湾了。可惜,当时我国的海空军实力实在太弱太小,无力克服台湾海峡这样的地理障碍。加上美国的阻拦,解放台湾只好被迫搁置。这一搁置,就是几十年。

  到今天,中国的海空军实力大幅增长,在有些方面甚至已经赶超第一军事强国美国。从武力角度来讲,大陆已经具备解放台湾、统一祖国的能力——有了花生米了,但是,在其他一些方面,却有所后退——又没了牙了。

  新中国建立初期,说到台湾问题,大家只会用一个词——解放。至于为什么要解放,是否应该使用武力等等,都完全不是问题。这种态度的背后,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充分自信,以及因此形成的坚强意志。

  那时候,是有牙,但没有花生米。

  02

  后来,在经济发展速度上,台湾超过了大陆。顶峰的时候,台湾一地的GDP,相当于整个大陆的一半。至于人均收入,两岸更是相差悬殊。在很多大陆人心目中,台湾是成功发展的典范。这时候,虽然大家还在说一定要统一,但很多人内心深处其实已经有了动摇和质疑。

  动摇和质疑的结果就是,“解放”这个词已经几乎没人提了。大家只说“统一”,甚至要特别强调“和平统一”。关于统一的理由,也只能从历史和现实战略的角度去说。建国初期那种“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气势,不见了。

  1980年代、1990年代,对大陆来说,两岸关系即使不是困难的话,也是很被动。当时国门打开,很多人亲眼目睹了国内外生活水平的差距,自信心降到低点。只求不要被别人“和平演变”,哪里还能理直气壮地去“解放”别人。

  当然,对于国家统一,官方从来没有丝毫的让步和妥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以及在投资、合作等方面有求于人,某些部门的做法是让人齿冷的。那些原本属于“被解放”的人,反而成了“高等华人”,在大陆耀武扬威、得意洋洋。

  实事求是地说,如果1980、1990年代的那种社会环境、社会气氛延续下去,统一祖国很可能成为遥遥无期甚至完全不可能之事。但是,出乎所有人预料,大陆厚积薄发,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发展一飞冲天,迅速实现了赶超。到今天,在经济体量和发展速度方面,大陆已经完全甩开了台湾。台湾各方面的实力,就相当于国家的一个省。两岸之间的力量对比,恢复到应有的状态。台湾的优势,昙花一现。

  03

  近年来,大陆加快海空军发展。军事实力一日千里地迅猛增长。“尽快统一祖国”的呼声强烈起来,必要的情况下使用武力,也被越来越多人谈论。

  表面上看,现在是既有花生米,也有牙。但明眼人能看得出来,现在的牙还不够多、不够强。

  历史上,中国多次经历统一战争。中原王朝在稳定住局势以后,逐一剿灭、收复周边的割据小朝廷,最终统一天下。在这个过程中,“师出有名”“国家大义”至关重要。

  首先,中原王朝必须是正统王朝,“天命在此”;其次,中原王朝必须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第三,中央王朝必须有理有据地证明,割据小朝廷已经陷入负隅顽抗、残民以逞的境地,用现代话语来说,就是已经成了反动派。

  以这三条标准来衡量。建国初期,只有第二条不具备。第一条和第三条都很充分。后来,国民党放弃统一,放纵台独猖獗,等于放弃了割据小朝廷的正统性,那么,对大陆来说,第一条越发充分。但由于两岸经济发展的差距,第二条还嫌不足,第三条则有很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些年以来,第二条基本具备,但第三条仍嫌不足。反映在现实中,就是人们谈论台湾问题时,还不能恢复到建国初期那种理直气壮“就是要解放”的状态。

  统一天下当然要依靠武力,但单纯依靠武力,从来不能真正统一天下。这就是“胡虏无百年之运”的原因所在。只有把统一国家和解放人民相结合,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荡涤丑类,一统天下。

  04

  由此,就形成了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统一和解放之间的关系。

  对中国来说,这是个全新的问题。历史上的统一王朝,并无这方面的问题。即使武力上暂时不敌周边的蛮夷,中原王朝对自身文化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没有任何怀疑,有着充分和高度的自信。

  近代以来的经历和遭遇,让很多中国人不再有这种自信。这样一来,也就做不到理直气壮、心无旁骛地“治国平天下”。

  香港在这个问题上提供了前车之鉴。97年香港回归祖国,其实就是“有统一,无解放”。国家只是收复了香港的主权,但并没有按照自身的治国原则,深入改变香港社会,在很多方面放任自流、维持原状。

  于是,二十多年过去,香港社会积累了很多问题。原有的社会弊端——住房紧张、权贵垄断等等——没有解决,本应培养公民国家观念的公共教育体系,反而培养出大量敌视、蔑视祖国的年轻人。

  有关部门在香港妄自菲薄,束手束脚,成日在权贵之间游走,沾沾自喜,与有荣焉,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为人民服务。结果就是,一言以蔽之,拿回了地盘,没拿回人心。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就是因为,虽然收复了香港的主权,但我们并不认为自己有资格、有能力去改造、解放香港。可能很多人还认为香港才是领先才是文明,我们应该大力学习香港,谈何我们解放香港?

  2019年香港问题大爆发以后,各方面都认识到了问题严重性。从那时起,对香港的政策有了明显改变,已经开始着手纠正香港社会的种种弊端。这其实就是一种解放——虽然看上去不是特别激烈,但方向是明确的。

  香港的情况充分证明,没有解放,统一只能是表面上的。这种表面上的统一,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祖国统一。今后对台湾,如果仍然只是这种表面上的统一,那么,不但统一不是真正的,不是实质性的,而且,统一的进程本身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名不成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05

  问题的困难之处在于,即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解放的正义性和必要性,但在现实中,我们仍然难以大刀阔斧地进行“解放”。毕竟,现在的世界,不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现在世界的主旋律是“和平与建设”,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人,对战争和革命的忍耐力,大不如前。

  也就是说,对未来的祖国统一,一方面我们不能满足于政权更替、换个牌子,而是要根据为人民服务的治国原则,兴利除弊,放手改造。解放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但另一方面,又不能操之过急,草率行动,冒进过火,人为地制造出大量冲突和矛盾。在现代社会中,即使最终目标是有利的,但如果手段不适宜,同样不能达到目的,而且有可能引发预料之外的困难和障碍,甚至可能因此遭遇失败。

  说到底,这仍然是一个正确的尺度和分寸把握的问题。过去,我们忽略了“解放”。今后,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加强,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上的“统一”。但也不能因此急于求成、草率冒进。要在统一和解放之间,找到可行的、正确的中庸之道。在不忘初心、解放人民的宗旨下,积极稳妥地“治国平天下”。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还在于全面恢复历史上我国曾经有过的文化和制度自信。从而充分认识到我们对自身、对世界的使命所在。“解放”是一种使命,是一种责任。没有自信、自卑自贱的人,怎么可能承担使命和责任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统一祖国上升为解放全中国,这不但对那些有待解放的地方有巨大意义,对我们自身,同样是二次解放、深度解放。只有履行自己的使命,承担应尽的责任,我们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自身在世界上的应有位置。

  解放全中国,就是进一步解放我们自己。

  此文原题为新十大关系9之统一和解放

  作者:李子旸;来源:铅笔经济学微信号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