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怪事:莫氏被应邀出席“国庆招待会”
国庆期间,莫氏应文学界之邀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的“国庆招待会”,在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上,其表情深沉,呆若木鸡。
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按照贯例,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主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纪念和缅怀,反而是尽量不提,尽力淡化。对毛主席不着一字,惜墨如金,仿佛毛主席从新中国消失了似的。
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如今庆“十一”,庆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纪念日,念的是毛主席带领人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所创建的伟大作品。不纪念毛主席,就丢掉了灵魂,甚至整个中国就会失魂落魄,找不到归途。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毛主席亲手缔造和一生谱写的华夏最壮阔辉煌的乐章,亦是古今中外人类史上空前绝后的时代篇章!!
众所周知,莫氏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莫氏曾热沸腾整个网络江湖,各路主流精英、媒体弹冠相庆。不朽之盛事,宏大之伟业,文坛之奇观,一时风光无两。
莫氏当年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没有什么用处,我想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莫某的这个高论就是自打嘴脸。他获了文学获,又说文学无用,难道获得奖是假的?
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的文学著作,犹如天上的启明星,照亮着人们的心灵,燃烧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其意义与作用不容估计。如果没有文学,很难想象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是用文字记载的,也是文学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文学无用的话,我们如何认识自己的先辈,如何认识自己的民族,如何认识自己的祖国。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文化迅速发展起来。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古代诗歌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为代表的古代散文,在此运用书面语言来抒情言志、记述描绘声绘色客观事物方面,开始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到了两汉时期,随着诗歌创作的进一步发展和辞赋、史传文学的兴起,文学本身的特点越来越显著。
到了近代,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用新文化批判旧文化,用新思想取代旧思想,催生了一代新人。这都是文学运动了不起的现实意义。毛主席在《延安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是无产阶级文学的春天,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好作品,大大地加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巩固。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