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么上了知识分子的当?

2024-12-19 4617 4
作者: 一枝呀 来源: 真见微信号

  马克思曾讲:“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和奴隶,封建社会的地主和农民,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和被压迫的互相对立。

  在阶级社会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的生活通常依附于剥削阶级,因而在一般的情形下,他们大多数都是为剥削阶级、统治阶级服务。所以鲁迅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中说道:“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者,即权势者设想的办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

  然而,最初的知识分子是怎么来的呢?从原始共产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由于奴隶主集中了奴隶劳动的剩余生产物,就可以使一批人脱离劳动,专门从事政治、文化、艺术、科学等活动。从而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期。但也恰恰因为知识分子脱离了劳动,远离了日常实践,便以为精神生活决定了物质生活,而不是物质生活决定了精神生活。他们颠倒地观察这个世界,夸大了精神活动的作用,将它绝对化,因而滑进了唯心主义的泥坑。

  在阶级社会里,知识分子因为依附于剥削阶级而生活,所以大多数知识分子是为剥削阶级的利益所服务,为统治者的政权作辩护。如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观念在社会上的作用,比任何物质上的权威还大,它可以入人于不觉,慑人于隐微。如此一来,统治者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剥削的权力了。知识分子既然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反之也就被统治者所推崇。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独霸中国,使人们的思想不能自由,也就使人们做了二千多年的偶像奴隶。

  事实上,我们更需要看到的是,这几千年来,因为剥削阶级总是处于精神文化的垄断地位,所有繁重的体力劳动都压在了下层被剥削阶级的身上。可剥削阶级仍肆意贱视人民的劳动,觉得“农民是天生的愚笨”、“地主是天生的福气”、“唯妇女和小人难养也。”但实际上,小人和妇女是当时的生产者,是小人和妇女养地主阶级。养之反被剥削,是地主阶级难养,而不是小人和妇女难养。

  从《诗经》里可以看到当时地主阶级对妇女和小人(农民)和剥削。

  如《魏风·葛屦》章:“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译文:穿着这歌麻绳编织的凉鞋,怎么能在结霜的地上行走?这双手已累得不停地发抖,再缝制衣裳怎不叫我发愁?缝好腰部再做精致的衣领,美丽的主人穿它抵御寒流。美丽的主人仪态如此安详,那左侧的襞缝真切又鲜亮,插上象牙的簪子更显大方。可这美人的心眼实在狭隘,所以我讽刺她的刻薄心肠。)这是当时地主对妇女的剥削。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