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与其“鸡娃”,不如“拼爹”?看看毛主席怎么做的吧!


  3月24日,长沙教育局召开的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提到:自2025年起,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

  有人点赞其为“引才留才的创新之举”,更有不少人担忧这可能造成新的教育不公。

  早在江西周公子、深圳钟小姐作妖的时候,就有人调侃说:与其“鸡娃”,不如“拼爹”!

  其实“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政策在很多地方早已推行,例如成都在数年前就宣布“高层次人才子女可以择校进入四七九的大摇号校区”;长沙这项政策也是此前就有了,而这一次教育改革略有变通,说的是实行单列,不占用统招名额,貌似还有一点点“进步”。

  长沙的这次改革之所以引发这么多的议论,就在于他们不仅要“改革”,而且堂而皇之地开了个新闻发布会。这就不能不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以及对“教育公平”的担忧。

  1、所谓“实行单列,不占用统招名额”,多少有点掩耳盗铃。重点学校的学位供给只有那么多,单列划出一部分之后,统招部分必然会相对缩减,所以“不占用统招名额”只是一个形式的变化。

  2、所谓的高层次人才,其本身已经是某个行业领域的佼佼者,收入水平以及所拥有的社会能量已经远远优越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已经为子女提供了更优越的教育条件,让子女赢在起跑线上。

  3、从对社会实际贡献的角度来讲,高层次人才的子女未必就具备高层次人才的潜质,“教育优待”的本质就是一种“阶层特权”。

  4、如果“显性政策”可以为高层次人才这个“外人”群体牺牲公众的教育公平,人们是不是可以联想,为了“自己人”是不是有更大方的“隐性政策”呢?

  现实之中已经有这样的对照组:

  政策传递“父母贡献决定子女机会”的信号,背离考试选拔的公平性原则;以教育优待吸引人才虽能短期提升城市竞争力,却削弱了本地普通家庭对教育公平的信任,损害社会凝聚力,加剧两极分化与阶级固化,是对社会主义公平原则的背离。

  这让笔者想起了1952年,毛主席收到关于干部子弟学校与普通学校资源悬殊的报告后,痛批其“贵族化”倾向,认为这种特权教育会滋生阶级分化,导致干部子女脱离群众,形成“汉献帝”式的堕落群体,他要求逐步取消此类学校,统一教育资源,强调“与人民子弟合一”。

  毛主席自己更是以身作则。

  毛主席的侄子毛远新因为成绩优异被学校决定保送到哈军工,毛主席得知后对他说“靠学校保送算什么?”毛远新当机立断选择考试,一举考上了更好的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上了一学期后,他因为个人兴趣又转学到了哈军工。

查看余下3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