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赋红码,滥用公权力者必须付出代价!
前些天,一些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大部分来自国内低风险地区的河南村镇银行的储户到郑州一落地就碰上蹊跷事。他们扫完码填完资料后,健康码上原来的绿码就变成了红码,说他们都是“正在实施集中或居家医学隔离观察的入境人员”。
这就是所谓的“赋红码”事件,网络上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在疫情防控期间,一个人“赋红码”的麻烦大了去了:不能乘坐任何公共交通工具,不能进入任何公共场所,必须进行集中隔离或者居家隔离,等等。也就是说,在疫情防控间期间,“赋红码”者的行动自由将受到某些限制。
河南省2021年8月发布的《河南省健康码赋码规则(第二版)》不但规定了“赋红码”的对象,还规定“健康码仅用于疫情防控,服务人民身体健康,绝不允许在国家、省疫情防控指挥部规定的情况以外应用,绝不允许在与疫情防控无关的场景使用,绝不允许超规则增加或删减健康码风险人员数据库”。
现实情况却是,不该“赋红码”的村镇银行储户被“赋红码”。是什么人胆大妄为,违规操作,导致健康码使用中的三个“绝不允许”形同虚设、全面破防,异化成了“完全允许”呢?
有权给符合条件的公民“赋红码”的,是地方政府负责健康码管理的部门,而村镇银行与储户之间无论因多大矛盾闹得不可开交,也根本没有给储户“赋红码”的条件。而打通某些关节后,则可使村镇银行与地方政府暗通款曲、合二为一,轻松地将储户的绿码变成红码。它既能捂住村镇银行存在问题的盖子,又能堵住储户维权、上访的路子。如此一箭双雕,村镇银行和地方政府想得何其美!
不论办法多巧妙,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部分村镇银行储户健康码被人为“赋红码”事件发生后,郑州市纪委监委已启动调查问责程序,表示对违反《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办法》的人,将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谁都知道,“红码”“绿码”都是用于防疫抗疫工作的,二者“一码归一码”,不得随意切换,否则,健康码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河南有的地方工作中遇到问题,不是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是变着法子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企图堵住老百姓的嘴,绊住老百姓的腿,不让他们去维权、上访,居然动起歪脑筋,将“绿码”人为地 “赋红码”。这是一起典型的公权力滥用、违法施政的恶性事件。
公权力是公民为了公共的利益,顾全大局而让渡的部分个人权利。政府得到这个授权后,在怎样使用公权力上尤其要防止其扩张越界,并通过明确的使用目的和范围以严格约束它的使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权力必须关在笼子里”。否则,公权力就可能在某些高大上理由的掩盖下,变成蚕食鲸吞公民合法权利的怪兽。在强调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今天,有些地方官员和部门领导却继续沿着过去的工作惯性行事不,对公权力缺少必要的敬畏之心,喜欢把手中的公权力视作自己的“土围子”,爱咋整就咋整,任意挥霍政府的公信力,甚至在严重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时候还强词夺理、毫无愧疚,好像只要与维护大局稳定挂上钩,就什么手段都可以用、什么措施都可以上。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激化矛盾、加剧对立,引起群众的更大不满和怨气,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它与维护大局稳定的目的南辕北辙,怎能不引起高度重视与警觉?
河南某些村镇银行储户“赋红码”,不论是地方政府或哪个部门、哪些人授意这样做,都必须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特别是大数据管理权之类的公权力被滥用,正导致公民普遍增加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性质更加恶劣。
和公权力相比,每一个公民都是弱者。保护公民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公权力必须被关进制度笼子里。在“赋红码”问题上,有些地方掌管公权力的部门或人员与某些村镇银行之间,官商勾结、沆瀣一气、狼狈为奸、违规操作,必须查明原委、厘清责任,让滥用公权力者付出代价。
任何一项公权力,都要通过具体的人去操作。决定打开笼子铁锁,敞开大门,把“赋红码”的公权力放出来危害社会,侵犯公民合法权利,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人,难道不应该请他到笼子里去吗?
【文/曹伟胜,本文为作者投稿,首发微信公号“润东工作室”,授权红歌会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