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市场经济与资本经济混为一谈


  今日浏览乌有之乡网站时,看到了《“市场经济”的实质究竟是什么》一文。阅读之后我想起了之前写过一篇短文。希望能抛砖引玉,对进一步认识市场经济体制及改革有所帮助。

  原文如下:

  近日,看到了《“市场经济社会”的本质是“资本经济”》一文(2023-03-23 13:16·周天华新经济学)。

  文章开头谈到:“整个商品经济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获得资本剩余价值,增加社会财富,追求生活幸福,市场经济社会也不例外。”

  这个断言显然是缺乏历史依据。

  如果劳动力还没有成为商品,那么,所谓的“资本”就不可能存在(这里的资本是指产业资本),也谈不上剩余价值。怎么能说“整个商品经济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获得资本剩余价值”呢?

  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早就存在,因而市场经济也会同时存在,但在资本主义之前的商品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使用价值的获得为目的的。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流通过程与资本流通过程的对比分析中有详细说明。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其循环过程是G一W一G,即由卖开始,由买结束,这里的货币起的是中介作用;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对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在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其循环过程是W一G一W,这里的货币增值为交易的目的,反而是商品起着中介作用。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

  商品经济是以货币起中介作用的市场经济。

  而资本主义主导的商品经济是由剩余价值(货币增殖)起决定作用的市场经济。

  在现代社会经济中,这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到处都存在着:

  当农民把自己种植的粮食等农副产品在市场上卖出,取得一定量的货币,然后用这些货币再购买自己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然后再进行生产资料和自己劳动的投入,继续进行生产;如此不断循环,在这里,农民用公有的土地和自有的生产资料,通过劳动进行农业生产,形成农副产品进行出售,形成货币收入之后再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在这里,由于不存在雇佣劳动,因而也就不存在什么剩余价值。在一生产过程中,生产者的目的不是为获得什么资本剩余价值,而只是为了满足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要。

  再来看一个老板,由于他有较多的资产(货币),因而需要招收一定数量的工人,进行某种产品的生产。然后进行销售,取得经营收入,然后再进行类似的投入产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雇佣了劳动力而使他的货币成为了资本,成为资产不断增殖的过程或运动。在这里,作为资产者的老板是以盈利一一即资产增殖为目的,他的目标是不断地获取剩余价值。

查看余下5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