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辛:关于“南斯拉夫模式”的破产及其给予我们的教训

2024-04-16 948 0
作者: 林之辛 来源: 红歌会网

  南斯拉夫,曾经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个位于南欧巴尔干半岛的国家,以“不结盟”运动的旗手著称于世,并敢于同斯大林分庭抗礼而在原社会主义阵营中赢得各国刮目相看,竟然在一系列“裂变”之后,最终在新世纪开始时以分崩离析的惨状从地图上消失。这不能不是世界历史上一件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大事。

  二战后,在铁托领导下,在相关各民族共同抗击德国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中,建立了以民族、宗教为基础,由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6个加盟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2个自治省组成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建国初期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南斯拉夫创造了工业生产年增长率达13.8%,居世界第一的经济奇迹,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具有中等发达程度”的工业国。

  这样一个国家怎么会落得后来那样悲惨的结局呢?

  曾于世纪交替之际任中国驻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特命全权大使的温西贵描述了他亲眼目睹的南斯拉夫的灭亡过程:事情从经济最发达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个自治共和国在1991年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联邦开始,接着就像多米诺骨牌的倒塌一样发生一个又一个的分裂——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先后宣布独立,余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曾坚持构建南斯拉夫联盟,但不久也一分为二,2006年各自独立。至此,原南斯拉夫联邦一分为六,不复存在了。最要命的是,每一次分裂都伴随着各民族之间的残酷内战。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试图独立时,地方武装与联邦军队发生激烈战斗,双方伤亡惨重。随后的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的分裂更是以其持续了三年半之久的残酷内战而为世人瞩目。在这场“波黑内战”中,原450万人口中,有近25万人命丧九泉,有近百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南斯拉夫的解体过程延续了15年,期间充斥着内战和外侵,把一个好端端的国家搞成了一堆废墟。可事情还没完,原来在塞尔维亚域内的科索沃也企图脱离塞尔维亚而发生动乱。在北约介入下(对塞尔维亚进行长达78天的空袭,还轰炸了中国驻南使馆),科索沃于2008年自行宣布独立。

  探讨南斯拉夫瓦解的原因成为共产主义运动史的一个重大课题。

  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早冲破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实行市场经济,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实行开放政策的国家。这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启改革开放的中国有很大的吸引力。可是,到了八十年代,南斯拉夫的经济状态却风光不再,呈现出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产品的年均增长速度降到了不足1%,1983年甚至为负1.3%;通货膨胀率很高,而且以很快的速度继续攀升,1983年已达到60%,1987年更是惊人地冲破100%大关;南斯拉夫货币第纳尔不断大幅度贬值,1985年第纳尔的价值仅相当于1979年底的1/15;外债总额急剧增加,1981年底达208亿美元,平均每个南斯拉夫人欠外债920多美元;失业人数剧增,1985 年. 失业率已高达15%,在经济不发达区域失业率更高达33.3 %,而且在求业者中三十岁以下的青壮年占77.1%。这种情况使得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感到很困惑。据1988年赴南斯拉夫当大使的马叙生说,赴任前夕,时任外交部长钱其琛交待说,南是实行改革政策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本来搞得不错,现在越来越困难,是什么原因,中央领导很关心这个问题,你去后把它搞搞清楚。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