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未解之谜系列:里昂惕夫悖论

2024-12-03
作者: 叶风尘 来源: 红歌会网

  比较优势论是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上世纪30年代演变成要素禀赋论,后者认为发达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上有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有比较优势。上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对照了1947年到1951年间的美国进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发现进口为出口的1.3倍。这说明美国的进口以资本密集型为主,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违背了比较优势论的原理,被称为里昂惕夫悖论。本文将从相对剩余价值及超额剩余价值的角度,探索问题的答案。

  一、相对剩余价值

  通常要有价格优势,成本就要低。较低的成本,来源于较高的生产效率;较高的生产效率,来源于较高的相对剩余价值。所谓相对剩余价值,就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获取的剩余价值。简单的说,原有产业的劳动效率提高,释出多余的劳动力,释出的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

  发展中国家更多追求剩余价值,发达国家更多追求相对剩余价值。建设一间工厂,它会为我们提供剩余价值;对工厂进行设备更新和改造,它会为我们提供相对剩余价值。建设一间工厂,它是复制现有工厂的建设标准,它的成本是标准成本,效率不会提高,所以不会获得相对剩余价值。设备更新和改造,类似于企业日常的降本增效工作,目的就是降低成本,所以它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同样建设一间工厂,发展中国家的劳动成本更低,所以把工厂放在发展中国家的建设成本要比放在发达国家更低。建设成本低,未来的产品价格也应该低。为什么会出现发展中国家的成本高于发达国家的成本呢?那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工厂采用的是高效设备,这种高效设备来源于相对剩余价值。没有日常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积累,或者说日常的持续降本工作,要想一步投资到位,获得低成本所付出的代价太大。

  再有,相对剩余价值是从剩余价值中产生的。牺牲较大的剩余价值换取较小的相对剩余价值,在经济利益上不划算。如果一个国家有大量的闲置劳动力,可以用剩余价值去直接创造新价值,不需要将剩余价值转化成相对剩余价值,亦即不需要先释出劳动力,再用释出的劳动力间接创造新价值。这说明,就业率远远比效率更重要。经济发展的逻辑,要先满足就业,再提高收入。

  二、超额剩余价值

  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的确可以降低成本,但是不能降低价格。要想降低产品的价格,必须要有超额剩余价值。要想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投资于相对剩余价值的收益率不能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相对剩余价值,将转化成超额剩余价值。除了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还有其它来源: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规模经济。

  技术创新和相对剩余价值的作用差不多。技术创新能创造附加值,相对剩余价值能降低成本。两者都来源于剩余价值:一个形成软件,一个形成硬件;一个是无形资产,一个是有形资产;一个提高附加值,一个降低成本。两者的投资收益率均不能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高于平均利润率的部分,都将转化成超额剩余价值。

  规模经济效应,指规模对利润有额外贡献。生产的规模越大,投资的效率就越高。当生产的规模扩大之后,产品制造的分工就会很细。将原本一个人的活分给很多人,再通过某种方式把不同的人完成的部分组合起来,它的生产周期就会变得更短,投资回收周期也会变得更短。

  经济学原来对规模经济的解释是:价格=利润+成本,其中价格是市场决定的,是不变的。规模越大,利润越多,所以成本就应该更低。这种解释是不对的。增加的利润并非来源于成本的降低,而是来源于投资效率的提高。增加的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而公式中的那个利润是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获得的超过社会平均收益率的剩余价值。这个超额剩余价值不能影响产品价格,所以不能套用前面的价格公式。只要存在超额剩余价值,企业就会不断的吸引外部投资。由于充分竞争的关系,曾经的超额剩余价值终会消失,产品的价格会下降到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水平上。旧的超额剩余价值消失后,新的超额剩余价值价值还会出现,生生不息。

  三、回顾和总结

  要想自己的产品有价格优势,先要有超额剩余价值;要想有超额剩余价值,先要有相对剩余价值、新技术或规模经济效应。发达国家的工业起步早,在资本的积累、技术的积累、企业的规模上比发展中国家有优势。资本密集度越高,这种优势越大。当优势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克服自己劳动力成本的劣势。

  这种优势,是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不代表只有发达国家才有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就没有这样的优势。汽车制造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有着很大的价格优势,但是二战之后,发达国家的知名汽车厂商,只有不断倒闭的,没有从头开始的,这说明发达国家也没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必然优势。

  反过来看,近几十年来,中国大力发展国产汽车。刚开始的价格确实很贵,但是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价格就慢慢下来了。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大家同时起步,但是中国有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国产的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可以碾压所有发达国家。

  回到里昂惕夫的问题上。为什么美国在上世纪40、50年代的时候,依然可以保留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服装业、玩具业、纺织业、家具制造业等,而其它的发达国家已经不再保留这些行业了呢?因为大国的规模经济比小国的规模经济影响更大,所以大国会有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意味着更大的价格活动空间。于是,美国淘汰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时间,就要比其它发达国家更晚。

  比较优势论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理论。它所阐述的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把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体系之外。毫无疑问,这样的先进制造体系是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代表的,是通往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横亘在发展中国家面前的,并不是自己的工业体系起步晚、产业的规模小。只要不断的投资,这些所谓的劣势都会随着时间而消失。

  总之,技术是国之重器,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真正的劣势,在于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这些技术是发展中国家宁愿多花钱也买不到的。技术在谁的手里,谁就有了成为发达国家的资本。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