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不靠谱系列之:通货膨胀是什么
1、概述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商品价格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取决于以下两点:一是现钞的发行量,在当代银行体系中,就是央行发行的纸币数量;二是商业银行的派生货币的数量。
广义的现钞就是基础货币,包括M0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其中M0是指银行体系之外的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这个M0是标准的教科书式的定义,实际上并不可操作。那个可操作的M0是指流通中的货币,它是央行通过统计当月的现金货币的投放和回笼得到的数据。原则上,当年的M0乘以12,就是全年的GDP。
虽然现在意义上,不存在金属货币,但是现钞的作用就类似于金属货币,它的价值是被实际商品的价值所定义的。我们国家发行现钞的数量,主要是以外汇占款为抵押。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前,美联储发行的美元,是以黄金为抵押。现在的美联储发行的美元,是以政府债券为抵押,将黄金抵押变成了信用抵押,但是这种债券,需要未来的美国政府用税收进行偿还,相当于是以税收为抵押。
2、历史上的通货膨胀
最早的通货膨胀出现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尼禄执政时期,罗马银币的含银量不足,从100%的含银量降低到90%,到了戈尔蒂安时代降到28%,到了克劳狄二世含银量只有0.02%。这是虚标的通货膨胀,不是金属货币本身的通货膨胀。
金属货币本身的通货膨胀,出现在欧洲人发现了美洲之后。16世纪50年代,西班牙人发明了白银的提纯方法,美洲的白银生产井喷式增长,从1500年到1600年,大约有740万公斤的白银从美洲流向西班牙。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3倍左右。
明朝中晚期到清朝前中期,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占有中心地位,有巨额贸易顺差。从1550年到1830年期间,中国的白银存量从1.5亿两提升到7亿两左右,其中海外流入约5.6亿两(2.1万吨)。虽然没有具体的物价数据,但是可以从中推算物价上涨了3倍左右,类似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情况。
金属货币的供给引起的通货膨胀,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通货膨胀。站在劳动价值量的角度,无论是商品还是货币,它们的价值都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价值。因价值的变化所引起的价格变化,不能算成通货膨胀。按照这个逻辑,只要现钞是以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实物为抵押,作用就类似于金属货币,它都不会引起通货膨胀。这个也是货币金属论的基本观点。
真正的通货膨胀是价值的虚标,而不是价值的变化。虚标的目的,在于不兑现。简单的说,就是欠钱不还。或者欠的钱还不上了,或者干脆就不想还。不想还很容易理解,比如国民政府晚期发行的金圆券,虽然标称含金量,但是都是虚标的,发行量并不受控制,这个就不谈了。我们下面来谈谈,为什么银行欠我们的钱还不上了。